山東萊蕪萊城區苗山鎮南峪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5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苗山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南峪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南峪村位于萊城東北24公里,鎮駐地東7公里處。蟲山西南。地處山區。南臨北圍村,西接響水灣村,北靠常莊村,東北上周村,東到崮山村,東南達寄母山國營林場。耕地1285畝,全村278戶,746人。有李、唐、劉、任、尚、張、王7姓,其中李、唐姓人口居多。
據李氏墓碑記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姓由河北省棗強縣遷此建村。因址在常莊村南山峪中,曾名常莊南峪。后簡稱南峪。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志》記載:“崮山鄉•南峪”。南峪村民國初年屬苗山區;1941年5月至1945年10月萊蕪劃為三縣,南峪村歸博萊縣常莊區;1950年至1956年屬常莊區崮山鄉;1957年合為常莊鄉;1958年10月屬常莊人民公社;1984年屬常莊辦事處;1985年10月撤處建鄉,屬常莊鄉;2001年合并鄉鎮后屬苗山鎮。
一條小河由南向北從村中穿過,為季節河。村東、村西是兩座青石山,生長著密密麻麻的柏樹、槐樹等,春夏時節山上郁郁蔥蔥。
村北有一個長10米、寬8米、深10米的大水池。是1973年1月村里青年團員修建,能灌溉土地100多畝。在村東南、村南、村西南的山溝里建有谷坊30余座,總容量120萬方的大小13座塘壩,可灌溉土地800多畝。南峪村自抗日戰爭爆發后建立黨組織,村中設有八路軍的兵工廠。
日寇大掃蕩時曾對南峪村燒殺過13次,被抓去做苦役和被殺害的有50人之多。其中最悲慘的要數元旦慘案。
南峪村青年積極參軍打日本鬼子,先后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就有13人。
南峪村地處深山,群眾基礎好。1939-1942年我黨、我軍的指揮員曾在此駐扎過。廖容標、趙篤生、徐化魯等人率領部隊在這里與敵人周旋,巧妙地打擊敵人,至今還傳頌著他們打鬼子的生動故事。
南峪村村民抗日戰爭時期迫使地主實行減租減息。1947年實行土地改革和大復查,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耕者有其田。
1950年南峪村政府成立,村下設互助組。1954年成立初級社。1956至1957年初成立高級農業社。實行“按勞分配”。1979年開始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
南峪村在外工作的老干部李美林、李美秀、李美翠三姐妹不忘家鄉父老,于1998年投資十萬元在南峪村北2000米處打深井一眼,深達240米,可澆地100多畝,該井命名為惠鄉井。
村里各種專業戶20多戶,李海燕是村里的高中畢業生。1990年秋畢業后不廿心過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只身到青島萊西市“葡萄大王”李杰民的園藝場打工。由于她勤奮好學,積極能干,很快就掌握了栽培葡萄的全部技術,成為場里的骨干之一。看著這里的人們因種葡萄、賣苗發了家,看著全國各地來求購苗木的客人,而唯獨沒有家鄉的客戶時,李海燕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思慮再三,決定引優質葡萄回家鄉發展,大干一番事業。
1998年春,她承包了村里的30畝地,籌資8萬元建成了第一個葡萄示范園,以每株20元的價格引進了紅提等幾個優質脫毒中晚熟品種、在李海燕的精心管理下,次年掛滿枝頭的累累碩果,吸引了四鄰八鄉的村民前來參觀,求購苗木。對購買樹苗的客戶,李海燕無償提供全部技術服務。對本村經濟困難戶則無償提供苗木在客戶購苗的同時,與其簽訂每公斤6元的最低價長期回收合同。在她的帶動下,村里已有6戶葡萄專業戶。
村里1973年通上電,如今各家都用上了家用電器。村民安裝電話近百多部,有的專業戶還用上了手機。
1949年建國前,村中有私塾。教書先生是李冠三。1949年后南峪小學創立有初小、高小。1993年常莊鄉實行合班并校后,1村小字開八常莊小學。自1977年恢復高考至2001年,南峪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20人。
南峪,這個深山中的小村,正在大踏步地走向富裕。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全國與南峪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