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苗山鎮西見馬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5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苗山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西見馬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西見馬村在萊城北17公里處,由苗山鎮政府西行4公里便到。該村北靠云摩山,東面有一南北向的小河,向南匯入方下河,繞村向西流去。村莊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小河之東是東見馬村,南面與東孟家峪村隔河相望,北去l公里是王家莊村,西與南、北柳子村相距1.5公里。西見馬村現有1277口人,土地1286畝。
據村西戰國墓群考證,本村始建于周代,后來明皇帝朱元璋,因報私仇血洗山東12年,村民盡絕。現在的村民是由河北棗強縣遷移而來。村名由來,一說,相傳宋朝時候,柴王爺在此地尋找走失的一匹寶馬。有人稱在此地見過寶馬,因而取名見馬。后因小河所隔,西邊的為西見馬,河東的為東見馬。一說,由鑒、馬二姓在此建村,故稱鑒馬,后演變為見馬。鑒姓居于現東見馬,而馬姓則已無后人。村西北有一條山溝名曰馬家峪,是否可以佐證,難以肯定。
原西見馬村中有一條東西大街貫穿全村,街南依次排列有西胡同、周家胡同、祝家胡同。街北則是王家胡同、張家胡同。村中有王、張、李、周、祝、宋、劉7姓。前4姓人口較多。各姓村民和睦相處,風雨同舟。村中有一南北走向的石筑揚水站,是村民于1969年肩扛車推筑成的。主渠長300余米,最高處有17米。有了它,使祖祖輩輩只種地瓜的土地種上了小麥、玉米。現在揚水站已停用,但揚水站下的機井,變成了大部分村民的自來水源。
該村明朝天順年間屬于杓山保;沿至清末民國初年屬第六區;1941年春,萊蕪劃為三縣,屬萊東縣轄;1945年10月,恢復原萊蕪縣建制,區劃未變,1951年隸屬苗山區;1958年3月劃歸龍角鄉;同年10月屬苗山人民公社見馬管區;1984年歸苗山辦事處見馬小鄉。1985年11月撤處并鄉,隸屬見馬鄉;2000年合鄉并鎮,隸屬苗山鎮見馬管區。
西見馬村原云摩山,因戰火毀壞樹木很少。建國后,村支部響應黨“植樹造林”的號召,成立林業隊堅持常年造林,到20世紀60年代末荒山全部綠化,河灘全部造林。林業隊種植的蘋果園在當地很有名氣,蘋果遠銷淄博、濟南、浙江等地。1983年以后,林業隊解散,山嶺溝壑之樹逐漸伐盡,蘋果園于90年代砍伐消失,現僅存山上的刺槐、柏樹,由專人看管。
農業學大寨期間,西見馬村改河造地,整治澇洼,將山水林田路進行綜合治理,搬遷造地。修建揚水站兩座,打密封井20多眼,大口井3眼,使村里500多畝地變成了水澆地。1974年安上了電。西見馬村民極富正義感,在抗日戰爭和國內革命戰爭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有9人為國捐軀。張學奎曾為共和國的建立出生入死,解放后任廣東省韶關市委書記。李連友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任營教導員,復員后曾任萊蕪縣-長。現2人業已作古,但他們的業績卻千古永垂。
西見馬村1953年建立村小,此前有私塾。第一任教師是王其章。1968辦戴帽初中班,1977年初中小學分離。初中搬遷至村東建成鄉中心中學,小學成為鄉中心小學。2002小學建成見馬聯小,附近東見馬、北柳子、南柳子、王家莊、孟家峪、楊家嘴共7個村適齡兒童在此就讀。自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已有60多人考取了大中專校。其中該村王慶德于1986年考取清華大學計算機專業,一時在當地傳為佳話。當時村里曾贈收錄機以示關懷和鼓勵。王慶德現已去美國留學。2001年又有兩人考取了研究生。
西見馬村村民素有經濟頭腦,即使在那極不正常的年代,也大膽搞工副業。有草編組、柳編組、染坊、油坊、紅爐、縫紉組,還有生豬屠宰場、香油坊、代銷鋪、飯店等。因而在有些村工值不到2毛錢時,該村的工值從未少于一元,高的一元七八。在當時可謂富村強村。當時改河造地村里拿出經費,辦起工地食堂,一冬天本村勞力推石頭壘堰2000多米,堰上栽樹近萬棵,繞村大半圈。東起原苗杓公路西至北柳子村邊,是真正的綠色長城。其間打密封井30多眼,修揚水站兩座,極大地改善了水澆條件。
改革開放給西見馬村帶來了無限生機,現在水東公路兩側樓房林立,個體工商戶有幾十家。他們有的買汽車,有的買裝載機,個別戶存款達幾十萬元。富裕的村民也自覺回報社會。建筑聯合體負責人王慶水、張正明曾出資數千元修繕學校的房屋,電焊加工戶祝壽福出資為村里修了一條水泥街。這些當時萊蕪日報曾作報道。村民的生活日益提高,電話已普及,不少人買了手機。彩電、影碟機已不新鮮。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村支部、村委會本著服務于民的宗旨,今年以來,在市審計局、國稅局、政法委駐村工作組的支持下,將河水引上坡,已發揮作用,改河修渠造地初見成效。村內養殖專業戶,大棚蔬菜戶,大棚油桃栽植戶,有四五十家。種姜、種蒜、種中藥,養雞、養豬搞加工,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收入不斷提高。我們堅信,有黨的好政策,西見馬村的明天將更加輝煌。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