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苗山鎮崮山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5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苗山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崮山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崮山村位于萊城東北26公里,苗山鎮駐地東南10公里處。南接黃崖村,西邊與南裕村一山之隔,北接下周村,東邊距淄博市博山區的下瓦泉村3華里。現有550戶,1620口人。孫、王、張、周、李、唐、尹、劉、趙、樊、閆、賀等12姓,其中孫王兩姓人口最多,耕地面積2154畝。
據村碑記載;明洪武初年,孫姓由淄川遷此建村,因址在崮山南麓,曾名崮山前,后簡稱崮山。與此相關,有一個傳說:以前有一群人逃荒至此,其中有一位風水先生說:“方圓百里以內,只有這里依山傍水,不怕旱,不怕澇,土地肥沃,旱澇保收,真正是一處風水寶地”。于是這群人在此繁衍生息,才有了現在的崮山村。雖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但也說明了崮山的優美。
在民國初年,曾在崮山設鄉,稱萊蕪縣崮山鄉;自1949年建國至2000年,先后隸屬于萊蕪縣常莊公社和萊蕪市萊城區常莊鄉;自2001年以來隸屬萊蕪市萊城區苗山鎮。
村子的西頭有攔河壩和大水閘將原來的小河攔腰截斷。這是2001年萊蕪市水利局與崮山村協力完成的一項東水西調工程。使原流向淄博的河水改道西流,灌向楊家橫水庫,以供應萊城居民的用水。
過去,崮山村以種植小麥、玉米、地瓜等糧食作物為主。在很早以前,崮山村是響水灣一董姓大地主的佃戶莊,農民勞勞碌碌的一年又一年,不僅吃不飽肚子,還欠下了地主的債。因此,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年代,有許多不堪忍受地主壓迫的有志之士放下鐮刀、鋤頭,投身于革命。在萊蕪戰役時,著名的戰斗英雄孫光太,帶領地方武裝積極配合大部隊,在洪山口阻擊從博山支援萊蕪的敵人的戰斗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這一戰役中還有10位熱血青年英勇獻身。
養雞大戶尹連清,年收入超過6萬元。養豬大戶王廣祥,年收入達4萬余元。現在,崮山村戶均養母豬兩頭,生豬存欄量達2200余頭,養雞量達5萬余只。這里有交易規模最大的豬市。這里的仔豬生長快,肥豬瘦肉含量高,且膘肥肉嫩,深受養殖戶和消費者的喜愛。博山、沂源、新泰的客戶也經常慕名前來購買。另外,有些人利用沙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開辦了空心磚制造廠和預制廠。這兩年,由于過度開采,河床迅速降低,已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急需采取補救措施。現在的崮山村,經濟條件得到明顯改善。2001年人均收入達2000多元,目前全村有汽車3輛,拖拉機58輛,三輪車24輛,摩托車210輛……
崮山村不僅地理環境優美,而且在800多年的生活過程中,積淀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環境。如果說“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有些夸張,但到農戶家中走一走,問一問,沒人說他們家丟東西的。在孝敬老人方面更是沒得說,從未有過子女不孝順而吵架的。現在村里有一所幼兒園,一所小學。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至2001年,村里已有2人考上碩士研究生,8名本科畢業生,53名大專、中專學生。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