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苗山鎮中方山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5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苗山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中方山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中方山村位于萊城北l4公里,鎮駐地西6公里處。地處山區。北鄰楊家嘴村,南靠常家莊村,東與上方山村、西與南方山村接壤。全村現有270戶,780口人,現有耕地847畝。
清康熙《萊蕪縣志》記載:“方山保•中方山”。
據《呂氏譜》記載,明洪武年間呂姓由大芹村遷此建村。本村共有5姓,呂、張、宋、鄒、姜,其中呂姓占全村總人口的90%,所以,又名呂家方山。族姓之間不分多寡、貧富、強弱,都能團結友善,和睦相處,耕讀傳世,民風淳樸,勤勞勇敢。
據《苗山史志資料》記載,抗日戰爭初期,中方山村屬老六區抗日民主政府管轄;1941年5月,萊蕪縣劃為萊北、萊東、新甫三縣,中方山村隸屬萊東縣苗山區;1956年3月,撤銷苗山區,劃為苗山、龍角兩個鄉,屬龍角鄉;1958年10月人民公社成立,中方山劃歸苗山人民公社;1984年4月中方山隸屬苗山辦事處銅山鄉;1985年11月,苗山辦事處分為苗山鎮、見馬鄉,中方山屬見馬鄉管轄;2001年苗山鎮、見馬鄉、常莊鄉合并為苗山鎮,中方山村隸屬苗山鎮至今。
中方山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有20名有志青年毅然參加革命隊伍,南征北戰,奮勇殺敵。有6名同志壯烈犧牲。此外,在幾十年的革命斗爭中中方山村出現了一批經過戰爭鍛煉的革命老干部。他們是中方山的榮耀。
過去由于本村水源條件差,糧食產量一直低而不穩。自1965年開始,村領導從解決水源人手,在北嶺后打起了第一個小塘壩。至1976年底,先后打了北嶺后下壩、西老溝水庫、泉子溝水庫和一座揚水站、4個蓄水池。水澆面積由原來的不足10畝,擴大到260多畝。至1989年,又建起4個蓄水池。基本保障了全村300多畝良田的用水,糧食產量穩中有增。該村人多地少,人均不足一畝地。1978年村兩委研究決定,將老槐樹以南的戶全部搬遷出來。80多戶農戶都自覺服從決定。在管區領導和兄弟單位的幫助下,奮戰兩個月,順利完成了搬遷、造地、改河的任務,擴大耕地面積80多畝。
中方山村早在集體所有制時就有磚廠一處。生產的磚瓦色黑質輕,壓力強,周圍村民建筑多采用它作為材料。建立關山栗子園1處,澇洼嶺、科技隊蘋果園兩處,植桑養蠶形成規模。1981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濟意識大大提高,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強,向生姜、大蒜、丹參、山藥等經濟作物發展,經濟收入有了較大幅度提高。為搞活經濟流通渠道,1997年村民自愿捐款,(其中一戶臺屬呂宜堂捐獻1萬元,萊蕪邦子劇團演出6天),立起了集貿市場,逢農歷五和十為集日。如今的中方山集越趕越紅火,人多物全,已成為臨近村莊人們商品交換的中心。
中方山村村民生活改善,裝上了電燈、電話,家家戶戶用上自來水。彩電、摩托車、液化氣爐、農用車等已走進普通百姓家庭。鄉村之間有簡易公路相通,客運班車從門前通過。
如今的中方山人民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在這片古老、美麗的土地上,勾畫著更新更美的圖畫,創前無古人的業績,譜寫更加光輝燦爛的新篇章。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