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苗山鎮南辛莊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5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苗山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南辛莊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南辛莊村位于鎮政府駐地西南1.5公里處。村東、西、北三面環河,南面臨山。南靠孟家寨,西至孟家峪嶺,北接博萊高速路苗山人口處,東到塔山子。該村有耕地約900畝,1112口人。
南辛莊村,1958年隸屬苗山公社;此后公社改稱辦事處、鎮,其隸屬關系未變。
自建村以來,村民一貫勤勞耕作,樂善好施,在周圍村莊很是聞名,所以外地人多喜遷居此莊,姓氏由開始的劉、趙兩姓增加到現在的十三姓,近1200人,成為原苗山鎮的第二大自然村。
抗日戰爭爆發后,當時的黨組織曾到村內發展黨員,村民有多人積極入黨。到1942年,村內黨員人數已達42名。在這些黨員的模范帶頭下,村民團結起來,與日偽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雖經多次“掃蕩”,卻始終保持氣節,令日偽膽戰心驚。
鄧玉珍,是村內有名的革命功臣,今年82歲,1940年入黨。她在年輕時曾以“搶槍”與“英勇支前”兩件事榮立戰功,曾被評為支前模范,到魯中參加了由陳毅同志主持召開的慶功會。至今其照片還被放在萊蕪戰役紀念館。
建國后,該村村民致力于農田基本建設,大力興修水利,整治耕地,將孟良寨由原來的一片荒山,變成了一片果樹茂盛的好地方。為此曾專門成立了林業管理組織,負責對孟良寨樹木的管理。
隨著生產的發展,耕地面積逐年增加,澆地曾一度成為困擾村民的大難題。針對這一難題,南辛莊村幾次下大力氣,采取措施,改變村民澆地難的現狀。20世紀60年代,在孟良寨修建了南山水庫,在大峪修建了大峪水庫。80年代又在村東與村西各打了一口近30米深的機井,使村民能及時澆地,為豐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73年,苗山公社組織方下河兩岸的村莊,對方下河進行治理。南辛莊承擔了當時最重要的一段。當時正值嚴冬,而且那年冬天也出奇的冷,凍土層達80厘米。但南辛莊人不畏嚴寒,不懼困難,土層用镢刨不動,改用放炮,最終如期完成了改河造田任務。改河造田后,雖南辛莊的耕地減少了100多畝,卻讓周圍幾個村莊諸如北辛莊、小山前村、東見馬村增加了不少耕地,而且讓方下河變得更順暢了。在這次改河造田中,南辛莊村人表現出了不畏艱難、樂于奉獻、識大體、顧大局的優秀品質。
改革開放后,南辛莊村人勤勞致富,積極發展多種經濟,全村的經濟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村容村貌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初,南辛莊村便有近10位農民大膽籌資購買了50型拖拉機,往博山等地的建筑工地送沙,走上了致富的路子。現在全村已擁有各種汽車近40輛裝載機、鏟車等重型車輛也走進了家庭。
人口數量增多,村莊的規模也不斷擴大。但是村莊向南發展已靠孟良寨,地勢較高,道路難行,村民出入極不方便。而村東、村西盡是良田,亦不能發展。1993年,村里人果斷決定在土質較差卻緊靠公路的西嶺上另建南辛莊新村。新村街道8米寬,居住面積寬闊。現在,新村戶數達100多戶,人口近300人,占全村總戶數的1/3。
南辛莊村有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解放后,即在村北小廟建立了小學,稱為北廟小學,由陳福齋、李順德先后任教。后來學校幾次搬遷,又遷至孔家林,由孔繁瑚老師任校長。這時的小學已成為完全小學,在校生人數近百人。2000年,苗山鎮鎮政府決定合班并校,南辛莊村、小山前村等五村保留一處完全小學,校址定在南辛莊村。南辛莊村人發揚“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精神,籌資16萬元,在村西原先的打麥場新建校舍43間,完成了一期工程。新校的建成,極大地方便了村內及附近幾個村莊的孩子上學。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該村共考出大中專學生100多人,其中已有3人又考上了研究生。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全國與南辛莊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