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苗山鎮苗山四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5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苗山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苗山四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苗山四村隸屬萊城區苗山鎮(隸屬沿革與苗山一、二、三村相同),位于萊城東北20公里處。四村位于南苗山的西部,土地多集中在村北、西、南。現有耕地499畝,218戶,648口人。王、魏、李、高、宋等姓,王姓人口居多。
村西與祝家洼相鄰,西與北苗山村接壤,東、南與三村、二村村民居住交錯。
幾百春秋村人耕讀繼世,人才輩出。村人王守身曾任明朝鄭州知州;王安之曾任順宜縣知縣。清朝有官居軍工六品的王繼文。當今四村重教興業,自1977年至今考取大中專學生、研究生有20人。如今,他們都辛勤工作在祖國建設的各條戰線上。
四村為革命老區,四村人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許多熱血青年紛紛參加革命。1938年春,王會川參加由黎玉、洪濤領導的徂徠山起義。,后隨-戰萊蕪、淄博、沂源等地,抗擊日寇。1938年秋,魏升亭、魏升之參加革命。他們都身經百戰,為共和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解放后魏升亭在北京供職,魏升之在沈陽任職。
1943年,日寇在村西南銅蛾子設立了據點,王會川領導的游擊隊配合四村村民與日寇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他們數次拔掉敵據點,致使日軍縮回了見馬據點,再不敢輕舉妄動。
1947年農歷2月1日,萊蕪戰役打響后,我軍在附近的燕子山設伏阻擊由博山趕來的-援軍。戰斗異常激烈。四村村民,男女老少,積極踴躍支前。他們給軍隊送水、送飯、當向導、抬擔架,爭先恐后。村里的民兵更是一馬當先,參加殺敵。2月2日,四村民兵王淑思、王淑友在村西北的北嶺大溝,智擒-匪兵12人,繳獲重機槍1挺,沖鋒槍3支,勃朗寧手槍1支。得到有關方面的高度贊揚。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有許多人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國捐軀的死難烈士是魏洪讓、王宜清、王其荃、王其榮、王續水。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富民政策更給四村煥發了勃勃生機。村支書王奉強及村委會,帶領四村人民打了一場漂亮的經濟翻身仗。2001年四村黨支部被0萊蕪市委命名為:“先進基層黨組織”。1996年,四村成為萊城區第2個電話村。1998年修通了205國道與博萊高速路之間的公路后,村委會立即決定并投資15萬元,在公路沿線從村西至高老峪大橋一段;修橋、鋪路、挖通西嶺,建設了四村經濟開發區。如今的開發區內樓房林立,店鋪櫛比鱗次,初具規模。
隨著各條公路的開通,四村的運輸業也發展起來。全村有大小運輸車輛140輛,十萬元乃至上百萬元的大型工程機械20臺。2000年,四村被萊蕪市授予“交通運輸專業村”。
村民們開拓思路,進行各種經營,四村的養殖業也比較發達。為了鼓勵村民發展養殖業,村委會采取提供土地、貸款幫扶的辦法,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養殖行列。如今全村已有養殖專業戶40戶,每年出欄生豬上萬頭,雞2萬只。
在經營各種工商業的同時,四村人也不放松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
如今走進高老峪,就會看到波光粼粼的三連環水庫及岸邊的郁郁蔥蔥的莊稼。人們用庫水灌田養魚,干田旱地變成了魚米雙收的寶地。
加工業也是四村的一大經濟支柱。在村委會扶持下,20臺長石加工輪碾機已投人生產。日有上千噸長石礦粉運往淄博。當今西大河機聲隆隆,熱火朝天,車輛來往穿梭,顯示一片繁忙景象。幾百年的歷史文化積淀造就了四村人,昔日的茅屋已不復存在,荒涼貧窮的日子早已成為歷史。苗山四村正以勃勃生機走向輝煌,創造更加燦爛的明天。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