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底,全市設30區。
黃浦區 老閘區 新成區 靜安區 虹口區
盧灣區 楊浦區 徐匯區 江寧區 普陀區
長寧區 邑廟區 蓬萊區 嵩山區 常熟區
北站區 北四川路區 提藍橋區 榆林區 新市區
江灣區 吳淞區 大場區 閘北區 真如區
新涇區 龍華區 高橋區 洋涇區 楊思區
◎蓬萊區接管會由王家碼頭路285號遷至警廳路47號。(1950年1月)
◎邑廟區接管會由復興東路955號關帝廟又遷至大方弄43號(1950年春)
◎對新涇、普陀、新市、楊浦、榆林、真如6區的部分行政區劃作調整。(1950年7月12日市人民政府批準)
1. 新涇區蘇州河以北、中山西路以南及真如區朱家灣、平民村部分均為工商業地區,劃入普陀區。新涇區蘇州河以南、天山路以北、古北路以東部分為工業地區,劃入長寧區。
2. 新市區引翔、長陽西鎮,即東:周家灣到隆昌路的一條小路、南:沿周家浜、西:沿楊樹浦港、北:馬玉山支路向西沿尤家浜到楊樹浦港止,為工商業地區,劃入楊浦區。
3. 榆林區北部,東:沿楊樹浦港至嚴家橋止、南:嚴家橋起沿牛奶浜到大連路底棚戶末梢止、西:與提籃橋區交界的老線,為農業地區,劃入新市區。
4. 真如區候江橋以北地區突入大場區,受其三面包圍,劃入大場區。
5. 新涇區紀申港東面地區,突入真如區,劃入真如區。
◎新涇區的周家橋、光復路等工業發達地區劃歸普陀、長寧兩區。(1950年6月)
◎靜安寺、新成、江寧區接管委員會撤銷,成立區人民政府。同時,靜安寺區改稱為靜安區。(1950年6月28日)
◎1950年6月,復設龍華區。
◎楊樹浦區改名為楊浦區。(1950年6月)
◎1950年6月,分別成立虹口、北四川路、提籃橋區人民政府。
◎蓬萊區成立區人民政府,同時撤銷區接管委員會(1950年7月2日)
◎邑廟區分別成立區人民政府,同時撤銷區接管委員會。(1950年7月3日)
◎新涇區江橋鄉劃入真如區;真如區朱家灣鎮劃歸普陀區。(1950年8月2日市人民政府批準)
◎閘北、龍華、蓬萊、嵩山區部分行政區劃作調整:(1950年8月28日市人民政府批準)
1. 自新涇、真如兩區一部分劃入普陀區后,閘北區西角一部(包括潭子灣、潘家灣兩地,即北至中山路、南至蘇州河以東地區),受普陀區三面包圍,故劃入普陀區。
2. 因龍華區面積過大,故將蒲匯塘以北地區寶北鄉全部和虹橋半個鄉劃入新涇區,其中橫跨蒲匯塘南北兩岸的新橋、七寶兩個鎮的全部(包括蒲匯塘以北部分)及東端滬杭鐵路與蒲匯塘北岸到小安橋之間的三角地帶,仍歸龍華區;虹橋鎮在蒲匯塘以南部分劃入新涇區(以上三鎮僅指鎮的本身不包括其他村落)。新涇區申紀港以西、蘇州河以北的虹橋鄉劃入真如區。
3. 蓬萊區的高昌廟路(今高雄路)以南、肇周路與江邊路直達江邊以西地區(即江南造船廠的東半部)劃入嵩山區。(1950年上海市政府決定)注:江南造船廠原分劃為蓬萊、嵩山兩部分。
◎閘北區潘家灣、潭子灣地區0.98平方公里劃入普陀區。(1950年8月)
◎ 嘉定縣南翔區諸翟鎮以西原8個保(1128戶、4914人、1.8萬畝土地)劃歸上海市新涇區。(1950年8月)
◎新涇區周家橋地區因屬城市化地區,劃歸長寧區。(1950年12月)
◎北四川路區的廣中路以北地域劃歸江灣區。(1950年)
◎虹口區,東至虹口港,西接河南北路、寶山路、淞滬鐵路,南臨吳淞江、黃浦江,北達俞涇浦,面積1.74平方公里。
◎北四川路區,東至沙涇港、溧陽路,西臨西寶興路、北寶興路,南達俞涇浦,淞滬鐵路,北接廣中路、水電路(廣中路以北地區劃給江灣區),面積5.34平方公里。
◎提籃橋區,東至大連路,西臨虹口港、沙涇港,南瀕黃浦江,北接今新港路,面積4.06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