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軌探傷有“涼方”
肖培清 韓 磊 李亞飛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節氣過后,天氣更加濕熱。
“今天天氣悶熱,大家帶好防暑備品,食堂為大家準備了綠豆水,走時一并帶上。”7月11日,東方剛露魚肚白,王剛就招呼大家做好出工準備。
今年40歲的王剛是新鄉橋工段新鄉檢查監控車間線路探傷作業負責人。當天,他要帶領2名“B超師”利用施工“天窗”點對管內京廣線正線鋼軌進行探傷檢查作業。
“天窗”時間在7時30分至10時30分,探傷作業點離工區25公里,職工們要在7時前趕到作業地點。因為距離較遠,他們凌晨4點多就起了床。
“天氣濕熱,人容易煩悶。探傷開始后,大家一定要做到‘四細、五慢、八注意、四不走,確保檢查一公里,放心一千米’。”到達作業地點后,王剛一邊在網外等待“天窗”時間的到來,一邊提醒職工們作業注意事項。隨后,他又將探傷設備仔細檢查了一遍,并給每人分發了兩瓶藿香正氣水。“大家提前喝,這樣可以防中暑。”王剛說。
7時30分,線路封鎖命令下達。王剛和工友們將兩臺30多公斤重的探傷儀器抬到鋼軌上。作業雖未開始,汗珠已經從他們的臉頰滴落。
“過了一夜,這鋼軌的溫度也沒降下來呀。”執機手李艷賓認真檢查探傷儀器后說。
探傷儀器在線路上勻速前行,太陽在東邊快速地上升。行走1個多小時后,他們的工作服都已被汗水打濕。
“這個鋼軌頭部波形異常。”9時15分,另一名執機手何壽昌突然停下來說道。
“大家過來會診一下,仔細判斷。”王剛拿出通用儀器進行校對,同時將李艷賓操作的另一臺鋼軌探傷儀抬過來復核。
“這是一處鋼軌表面魚鱗紋向下發展形成的軌頭核傷。”經過會診,王剛給出了答案。
隨后,王剛立即通知段調度指揮中心及線路車間,并在鋼軌上做了重傷標記,填寫了重傷通知單。處理完后續工作,他們繼續推著探傷儀器前行。
“像這種魚鱗下的核傷很容易漏檢或誤判。今后遇到這樣的波形圖,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視。”王剛說。
10時30分,“天窗”點結束。王剛一邊下達作業結束命令,一邊安排大家將兩臺笨重的儀器先后抬下鋼軌。此時,由于干了濕、濕了干,他們穿的工作服后背上布滿了一片片“云彩”。
此次探傷作業,王剛帶領2名“B超師”探傷線路鋼軌7公里,發現病害一處。
- 4-28· 鋼軌上的追光者:記海南環島高鐵“毫米級”守護者林聲謀
- 4-21· “鋼軌花路”,激活經濟發展強引擎
- 12-5· 鋼軌“精磨”守護寶成鐵路
- 8-25· “鋼軌醫生”護航跨境列車
- 7-18· 鋼軌上展現“繡花”技藝
- 4-25· “快時代”鋼軌上流淌 “慢幸福”
- 2-10· 鋼軌“整形師”呵護設備戰春運
- 8-4· 鐵路鋼軌探傷工的另類“蒸桑拿”
- 3-17· 朔黃鐵路原平分公司管內順利度過冬季鋼軌防斷關鍵期
- 11-2· 我國首條國產磁懸浮鐵路鋼軌武鋼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