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代”鋼軌上流淌 “慢幸福”
穿行在貴州苗嶺山脈的5640次(貴陽至玉屏)列車,是沿線百姓販賣山貨、生產生活的必要條件。一年之計在于春,少數民族群眾開始為春耕做準備。列車長胡貴川利用休班時間,為老百姓找到低價優質的種子,還為農戶謀到了商家上門、打包全收的增值服務。胡貴川和鄉親們、還有小慢車,早已融入了彼此。(中央電視臺)
在當今高速發展的“高鐵時代”,還在持續運營的“慢火車”似乎顯得有點“過時”。然而,公益“慢火車”在鄉村振興和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44年以來它以其低廉的價格、優質的服務和“公共交通”的運營模式,成為偏遠山區民眾經商購物、學習就醫、城市居民下鄉旅游觀光、探親訪友的橋梁和紐帶,它搭建起山區民眾接觸外界的通道,串起了沿途村寨,載著鐵路對人民的深情厚誼,穿梭在大山之中。
“慢火車”是通往脫貧致富的“幸福車”。慢火車速度慢,但卻是幫助脫貧的“快車”,西南山區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當地人民只能乘坐“慢火車”去市集販賣自家農產品,到縣城采購日用品,到城市求學、務工。在生活物資相對貧乏的大山深處,這趟列車既是他們收入來源最重要的通道,也是通往外界的交通要塞,徹底解決了農產品銷路不暢的問題,拉動了當地經濟的增長,成為百姓脫貧致富的助推利器,讓百姓真正感受到了鐵路的改革紅利。“慢火車”來之于民、用之于民,已經成為了農戶趕集車、學子求學車,百姓致富車的代名詞,見證著沿線村落的發展變化和人們勤勞致富奔小康的奮斗歲月。
“慢火車”是回應民生所需的“便民車”。“民需”就是“慢火車”持續運轉的生命力,“小慢車”專門拆除多余座椅,打造牲畜車廂,讓活豬、活雞、活鴨作為“旅客”奔向各地,而這一切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村民能夠盡可能多地運送貨物,在村鎮之間進行售賣,更可以利用乘車時間來完成自己的貨品交易,更像是“流動的集市”,這些透露著人性化的“改變”措施,實實在在的帶給他們獲得感和幸福感,達到了“客補”與“貨補”的協調發展,彰顯著鐵路部門服務人民的宗旨和扶貧初心。
“慢火車”是彰顯暖心服務的“連心車”。除了要保障有序地運輸進程以外,小慢車還要發揮它的“親民”優勢。實際上,小慢車的路線規劃、速度設置、票價規定都是經過深謀遠慮的,就是要讓鄉親們負擔得起,幾十年來,它不漲價,不停運,單程最低僅需2元錢,在疫情期間即使只有2名乘客也堅持運行,這對于鐵路部門來說完全沒有效益可言,但這就是國家“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切實行動,還是鐵路全方位保障山區交通運力的時代表達,都是為了讓鄉親們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如今是鐵路密布、高鐵飛馳的時代,但不可否認,“小慢車”并沒有與時代脫節,而是以流動的愛、抵達人心的溫情,詮釋著企業的社會擔當和責任。疾馳如風的動車組和慢慢悠悠的綠皮車,對照鮮明、耐人尋味,勾勒出一幅中國鐵路的生動圖景。(宋美奕)
- 4-28· 鋼軌上的追光者:記海南環島高鐵“毫米級”守護者林聲謀
- 4-21· “鋼軌花路”,激活經濟發展強引擎
- 3-24· 為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注入磅礴動力——國鐵沈陽局高質量推進沈白高鐵工程建設紀實
- 1-6· “時代楷模”單杏花:見證鐵路發展變遷 讓億萬旅客出行更美好
- 12-12· 學習時代楷模,汲取奮進力量
- 11-25· 寧德時代發布天行系列電池,開啟純電重型商用車全場景時代
- 8-22· 打“飛的”時代來臨 江蘇昆山到上海浦東不到半小時
- 6-20· 描繪新時代鐵路高質量發展的美麗畫卷
- 4-8· 鑄強新時代工業脊梁——四川推動新型工業化建設調研記
- 1-11· 后冬奧時代 中國冰雪為何在哈爾濱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