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五師概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位于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師部駐博樂市。2008年末,全師總戶數36406戶、總人口110064人;其中農業人口61881人,占總人口的56.2%。下轄9個農牧團場,工業企業48戶,商貿企業26戶,交通、建筑單位3個,文教衛生單位12個。
【歷史沿革】農五師其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六軍十六師,1949年11月駐扎哈密地區。1953年5月27日,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五師。1960年5月——1963年1月,農五師官兵西遷博樂市。1975年6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制撤銷,其所屬的農五師并入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成立博州農墾局,受博州黨委和自治區農墾總局雙重領導。1982年4月1日,農五師恢復原建制。
【團場分布】81團,團部駐博樂市。 82團,團部駐精河縣黑樹窩子。 83團,團部駐精河縣沙山子鎮。 84團,團部駐博樂市。 85團,團部駐博樂市布恩混圖。 86團,團部駐博樂市。 87團,團部駐溫泉縣。 88團,團部駐溫泉縣博格達爾鎮。 89團,團部駐博樂市塔斯爾海鎮。 90團,團部駐博樂市。 91團,團部駐精河縣托托鄉。
【農六師概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六師(對外稱中國新疆五家渠集團)主要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內,東起北塔山,西至瑪納斯河,南抵天山,北入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總面積8324平方千米。師部駐五家渠市。2008年末,全師總戶數11.23萬戶,總人口30.21萬人,其中:漢族27.79萬人;農業人口15.77萬人;一年內流動人口1.5萬人。農牧團場人口25.34萬人,占總人口83.88%,其中:居住在團場團部人口7.78萬人,占團場人口的30.78%。
【歷史沿革】前身是第一兵團第六軍步兵第十七師。1949年10月進駐新疆,1954年6月5日成立農六師。1954年10月改編為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
【團場概況】101團,團部駐五家渠市。 102團,團部駐五家渠市梧桐鎮 103團,團部駐五家渠市蔡家湖鎮。清光緒年間,有3戶蔡姓人家在此居住,原是一片葦湖洼地,取名蔡家湖。 105團,團部駐昌吉市棗園鎮。昔日荒草茫茫,野生沙棗遍地,俗稱沙棗園。 106團,團部駐呼圖壁縣馬橋鎮。清同治年間,逃難的漢民在徐學功等人率領下,在此跨河筑城自衛,河上架吊橋,可容一人一騎通行,故名馬橋。 107團,團部駐吉木薩爾縣三臺鎮。清朝在此設立有第三個臺站。 108團,團部駐奇臺縣湖沿鎮。地處草湖邊沿得名。 109團,團部駐奇臺縣駱駝井鎮。新疆解放前常有商人駱駝隊經過,在此鑿井一眼,得名駱駝井子。 110團,團部駐奇臺縣三十里大墩鎮。該地有一大土墩,相傳為古代烽火臺遺址,清光緒年間,始稱三十里大墩。 111團,團部駐呼圖壁縣頭道灣鎮。因地處呼圖壁河拐彎處,取名頭道灣。 芳草湖農場,場部駐呼圖壁縣芳草湖鎮。清乾隆與嘉慶年間,甘肅鎮番縣(現民勤縣)移民在此墾殖建村,得名鎮番戶。1952年改名正繁戶,1996年更名芳草湖鎮。老生地鎮(一分場場部):此地原為古荒地,當地人把未開墾的荒地稱生地,以后又開墾種植,故稱老生地。白蒿灘鎮(二分場場部):過去遍地長滿白蒿,生長茂盛,故名白蒿灘。大東溝鎮(三分場場部):清光緒四年從馬橋城和芨芨梁等地遷入幾戶人家在此墾殖,引芨芨梁渠水澆地,在村東開兩條渠,大渠稱大東溝,小渠稱小東溝。沙梁子鎮(四分場場部):地處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多沙包得名。官地鎮(五分場場部):1958年前,此地的土地為附近農民公用,可以自由耕種或放牧牲畜,當地農民稱官地。東河壩鎮(六分場場部):清朝末年,當地農民引水灌田,在呼圖壁東河岸開一條渠并筑一壩,稱東河壩。新湖農場,場部駐瑪納斯縣新湖鎮。六運湖農場,場部駐阜康市六運湖鎮。因地處六運的下湖地區得名。土墩子農場,場部駐阜康市土墩子鎮。鎮東有一唐代烽火臺遺址,梯形土堆至今猶存,故名。紅旗農場,場部駐吉木薩爾縣四廠湖鎮。據《新疆志稿》記載,清光緒十四年,屯田軍在此設軍馬廠,按馬廠序號排列第四,又因水草茂盛,俗稱“天生圈”,故名“四廠湖”。軍戶農場,場部駐昌吉市二畦鎮。據清代《新圖志?溝渠志》記載,稱二畦渠,鎮沿具名。共青團農場,場部駐昌吉市芨芨槽鎮。多沖溝、洼地,因芨芨草生長茂盛而得名。清光緒、宣統年間繪制的昌吉版圖,均標芨芨槽地名。奇臺農場,場部駐奇臺縣四十里腰站鎮。清代稱四十里鋪,光緒十五年(1889),奇臺縣治由靖寧城(今老奇臺鎮)遷駐古城(今奇臺鎮),地處二城之間,向背各40里,故稱四十里腰站。北塔山牧場,場部駐奇臺縣庫甫鎮。庫甫系蒙古語,意為木柄。
【五家渠市】面積711平方千米,規劃區25平方千米,距烏魯木齊市市區34千米。
【自然條件】具有獨特的水土光熱等自然資源優勢,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日照時間長,年均日照為2743~3226小時。晝夜溫差大,平均為11.3℃。晴天多,云霧少,對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墾區內山脈融雪形成天山水系的15條內陸河,擁有17座水庫及湖泊,地下水可采量5.4億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50多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