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轄7地區、5自治州、2地級市,20縣級市、62縣、6自治縣、11市轄區。
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一覽
烏魯木齊市 7區、1縣
天山區 沙依巴克區 新市區 水磨溝區
頭屯河區 達坂城區 東山區
烏魯木齊縣(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
克拉瑪依市 4區
克拉瑪依區 獨山子區 白堿灘區 烏爾禾區
直轄行政單位
石河子市 阿拉爾市 圖木舒爾市 五家渠市
吐魯番地區 駐吐魯番市 1市、2縣
吐魯番市
托克遜縣(托克遜鎮) 鄯善縣(鄯善鎮)
哈密地區 駐哈密市 1市、1縣、1自治縣
哈密市
伊吾縣(伊吾鎮) 巴里坤哈薩克族自治縣(巴里坤鎮)
和田地區 駐和田市 1市、7縣
和田市
和田縣(和田市) 墨玉縣(喀拉喀什鎮) 皮山縣(固瑪鎮) 洛浦縣(洛浦鎮)
策勤縣(策勤鎮) 于田縣(木尕拉鎮) 民豐縣(尼雅鎮)
阿克蘇地區 駐阿克蘇市 1市、8縣
阿克蘇市
溫宿縣(溫宿鎮) 庫車縣(庫車鎮) 沙雅縣(沙雅鎮) 新和縣(新和鎮)
拜城縣(拜城鎮) 烏什縣(烏什鎮) 阿瓦提縣(阿瓦提鎮) 柯坪縣(柯坪鎮)
喀什地區 駐喀什市 1市、10縣、1自治縣
喀什市
疏勒縣(托克扎克鎮) 疏附縣(疏附鎮) 英吉沙縣(英吉沙鎮) 澤普縣(澤普鎮)
莎車縣(莎車鎮) 葉城縣(喀格勒克鎮) 麥蓋提縣(麥蓋提鎮) 岳普湖縣(岳普湖鎮)
伽師縣(巴仁鎮) 巴楚縣(巴楚鎮)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塔什庫爾干鎮)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駐阿圖什市 1市、3縣
阿圖什市
阿克陶縣(阿克陶鎮) 烏恰縣(烏恰鎮) 阿合奇縣(阿合奇鎮)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駐庫爾勒市 1市、7縣、1自治縣
庫爾勒市
輪臺縣(輪臺鎮) 尉犁縣(尉犁鎮) 若羌縣(若羌鎮) 且末縣(且末鎮)
和靜縣(和靜鎮) 和碩縣(特吾里克鎮) 博湖縣(博湖鎮) 焉耆回族自治縣(焉耆鎮)
昌吉回族自治州 駐昌吉市 3市、4縣、1自治縣
昌吉市 阜康市 米泉市
呼圖壁縣(呼圖壁鎮) 瑪納斯縣(瑪納斯鎮) 奇臺縣(奇臺鎮) 吉木薩爾縣(吉木薩爾鎮)
木壘哈薩克族自治縣(木壘鎮)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駐博樂市 1市、2縣
博樂市
溫泉縣(溫泉鎮) 精河縣(博格達爾鎮)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駐伊寧市 2地區
★自治州直轄行政單位 2市、7縣、1自治縣
伊寧市 奎屯市
伊寧縣(吉里圩孜鎮) 霍城縣(水定鎮) 鞏留縣(鞏留鎮) 新源縣(新源鎮)
昭蘇縣(昭蘇鎮) 特克斯縣(特克斯鎮) 尼勒克縣(尼勒克鎮)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察布查爾鎮)
★塔城地區 駐塔城市 2市、4縣、1自治縣
塔城市 烏蘇市
額敏縣(額敏鎮) 沙灣縣(三道河子鎮) 托里縣(托里鎮) 裕民縣(哈拉布拉鎮)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和布克賽爾鎮)
★阿勒泰地區 駐阿勒泰市 1市、6縣
阿勒泰市
布爾津縣(布爾津鎮) 富蘊縣(庫額爾齊斯鎮) 福海縣(福海鎮) 哈巴河縣(哈巴河鎮)
青河縣(青河鎮) 吉木乃縣(托普鐵熱克鎮)
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情況
◎2002年3月9日國務院【國函20號】批復:
1.同意將烏魯木齊市天山區的烏拉泊街道和烏魯木齊縣的達坂城鎮、東溝鄉、西溝鄉、阿克蘇鄉、柴窩堡鄉歸烏魯木齊市南泉區管轄。
2.南泉區更名為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區人民政府駐地由魚爾溝遷至達坂城鎮。 ◎2002年9月17日國務院【國函81號】批復:
1.同意設立縣級阿拉爾市,市人民政府駐阿拉爾。
2.阿拉爾市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管理方式按有關文件規定執行。
3.阿拉爾市行政區域界線走向為:自東經81°52’56”、北緯40°56’25”起,自南偏西南至東經81°44’23”、北緯40°44’08”,再向南偏東南經塔里木河至東經81°58’04”、北緯40°28’14”,折向西沿塔南二干渠南側三公里,經和田河、沿塔南總干渠南側至上游水庫,沿上游水庫1.8億立方米庫容淹沒線向北至北壩線,沿北壩線外側100米向南偏東南至東經80°44’03”、北緯40°27’17”,然后向東略偏東北至阿克蘇河,沿阿克蘇河而上至阿克蘇河攔河閘,再沿塔北總干渠而下,至東經80°36’44”、北緯40°39’48”,斜向東北方向至多浪水庫北側,沿多浪水庫北側至塔北截洪排,沿塔北截洪排北側而下,折向東至起點。 ◎2002年9月17日國務院【國函82號】批復:
1.同意設立縣級圖木舒克市,市人民政府駐齊干卻勒。
2.圖木舒克市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管理方式按有關文件規定執行。
3.圖木舒克市行政區域界線走向為:自東經79°29’00”、北緯40°05’50”起,向東南至東經79°34’30”、北緯40°00’40”,折向南偏東南至東經79°36’30”、北緯39°54’00”,折向西南經東經79°33’00”、北緯39°51’30’再折向西,經1082、1091、1087、1088米高程點、阿不根河、葉爾羌河北側、達板山南側、49團6連南側、小海子水庫庫外引水渠南側至東經78°43’29”、北緯39°39’06”,沿小海子水庫5億立方米庫容淹沒線以外150米至北壩,順北壩外側水渠向東北方向經水工團1連北部折向南,沿麻扎爾山西側、南側、東南側山腳至公路,沿公路向北至東經78°52’10”、北緯39°45’38”,界線大體向北偏東北經東經78°54’15”、北緯39°46’50”、甘木里克河、永安壩水庫西側和西北側、烏庫麻扎山山腳、1100米高程點、寶爾塔哈山腳1116米高程點,再折向東略偏北,經1098米三角點至起點。 ◎2002年9月17日國務院【國函83號】批復:
1.同意設立縣級五家渠市,市人民政府駐五家渠。
2.五家渠市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管理方式按有關文件規定執行。
3.五家渠市行政區域界線走向為:自黃家梁子小路與老龍河交匯處,向南沿老龍河、下家海子北側水渠、老東干渠至102團墳地,沿102團墳地與梧桐窩子村耕地分界處,至甘莫公路東經87°40’55”、北緯44°13’46”,再沿甘莫公路至八一水庫泄洪渠,沿八一水庫泄洪渠向西南至南閘門,折向北沿八一水庫南側、西側至南大渠、接老龍河,再向南經猛進水庫北側、南側(米泉市現有耕地的北側)至場界溝,沿場界溝向南至東經87°30’49”、北緯44°00’00”,再向西至和平渠,沿和平渠向北經頭屯河、二桐苦溝、公安干渠、鄧家大溝至東經87°22’33”、北緯44°33’09”,沿干溝向北至103團12連與13連分界水渠,沿水渠向東經103團12連、10連北側(昌吉回族自治州與農六師土地確權線)至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