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牛泉鎮楊小莊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3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牛泉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楊小莊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楊小莊村位于萊城西20公里、牛泉鎮西7公里處,汶河南岸。地處半丘陵,是牛泉鎮面積較小,人口較少的村莊。北臨汶河,西靠馬小莊村,東接呂小莊村,南至中小莊、賀小莊村。全村現有72戶,252口人,土地168畝。
據歷史記載,楊小莊村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左姓由山西洪桐縣遷此。曾名左小莊村,其后村中楊姓居多,故改名楊小莊村。
據《萊蕪縣志》載:楊小莊村清末屬萊蕪縣毛埠保。民國初年屬第十區,1941年萊蕪被劃為萊北、萊東和新甫縣,楊小莊村屬新甫縣。1945年10月恢復萊蕪縣建制,楊小莊村屬萊蕪縣圣井區。1951年改為第五區。1955年復稱圣井區,1958年圣井區分為牛泉、圣井兩個鄉,楊小莊村屬牛泉鄉。同年十月,鄉改為人民公社,翌年圣井并入牛泉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牛泉辦事處,1985年10月改為牛泉鎮,本村隸屬至今。
舊社會,因楊小莊村土地很少,靠種地難以維持生活,祖輩靠賣牛泉鎮大莊村土陶貨為生。那時,沒有運輸工具,全靠肩挑,天亮前從大莊挑出盆罐到寨里,大王莊鎮一帶去賣,換取糧食來維持生活。
抗戰時期,楊小莊村村民同全縣人民一樣積極參加抗敵斗爭。村里涌現出一大批抗日積極分子。萊蕪戰役時期村民楊祿全、楊德順、亓良、亓繼庚、亓連慶、孫永田、左-在隊長秦梅福的帶領下,冒著槍林彈雨,多次為前線送軍糧,運彈藥。1946年“大動參”時,村里的青年紛紛報名參軍。村民孫永成(干部)1945年入伍后,參加過多次戰斗,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貢獻。
解放后,在黨中央領導下,土改中,因本村地少,從外村分了些地。但土地瘠薄,耕種糧食后,產糧仍不足以糊口,仍是當地有名的貧窮村。吃糧靠救濟,花錢靠貸款,一年到頭仍靠賣大莊窯貨度日。
為了改變楊小莊的貧窮面貌,1975年開始,公社、管區組織當地村民搞會戰,把東嶺的澇地進行深翻整平,搞成成方成片的良田。然后在呂小莊村東的黑羊山修揚水站一處,把汶河水引到東嶺上,汶河水源充足時,有水可引,但一到天旱,汶河河干無水,就無水可引。為了徹底解決水的問題,1980年開始,先后在楊小莊村南和村東各打機井三眼,基本解決了農業用水問題,糧食產量逐年增加。
1978年,村中開始通電,截止2002年,村里家家戶戶有彩電,70%的戶按上了電話,2001年成為電話村。
從2002年開始,楊小莊發展冬暖式大棚20個,拱棚10個,生產的蔬菜由本村購銷戶運出,F常年在外搞購銷運輸的東風汽車兩部,農用運輸車一部,拖拉機兩臺。一半以上的戶都有摩托車,2001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3000元,過去著名的貧窮村莊,如今實實在在地富了起來。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