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牛泉鎮南白塔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3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牛泉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南白塔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南白塔村位于萊城區西南30公里處。西臨泰安、南臨新泰,屬三市交界處。柏油馬路縱貫全村,交通便利,經濟繁榮。該村兩面環山,四面有水,真可謂山青水秀。東至重崖山,西至西山約8平方公里,屬丘陵地帶。耕地面積1841畝。412戶,1380口人。有周、倪、馬、李、楊、吳、焦、蘇、盂、亓、張11姓,民風淳厚,鄰里和睦,村民安居樂業。
據村碑記載,南白塔村始建于元朝末年,殷姓在白石塔建村,借以名村,因南北有兩村,此村居南,故稱南白塔。傳說早年有九個仙女在此地夜間用白色石塊建塔,被一老者早起拾糞所驚動,九個仙女被沖走,結果塔未建成。
村東有座海拔大約300多米的重崖山,因山崖重疊而得名。山上有座泰山奶奶廟,風光與云臺山齊名。相傳泰山奶奶出游,曾在此山歇腳,后人在此修建泰山奶奶行宮。1966年破除迷信時被拆除。后來村民們又自籌資金,重建此廟,定于古歷每年三月初三為廟會,每逢會日,引來上萬人前來觀光旅游,求神拜佛。十分熱鬧。
南白塔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和悠久的歷史文化。這村的“莊戶劇團”從清朝時期成立,至今仍然活躍。文革前后,曾多次到礦山、喬店、雪野等地巡回演出,很受群眾的歡迎,曾獲得原牛泉公社的表彰和鼓勵。
早在民國初期,村民們就積極出工出資,修筑圍墻,確保村民安居樂業。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有21人參軍、參戰,其中有8名同志為國捐軀,成為光榮的革命烈士。
近年來,村民們為懷念為新中國獻身的烈士,在重崖山廟旁樹立起烈士紀念碑一塊,以使烈士英名永垂不朽,激勵后人,革命到底。
重崖山下有一清泉叫陰陽泉,有十幾個泉眼泉水直噴人巖下深潭,狀如瀑布,景色十分誘人。路人到此,大都停下歇息、參觀、洗臉、洗手,有的喝上一口清泉水,稱贊此泉水勝過澇山礦泉水。現在,在泉上又建一大水池,直徑達8米,池水深綠,微波蕩漾,池周圍栽有垂柳,夏日人們在此避暑納涼,池水可灌溉此村40%的農田。
該村是遠近聞名的運輸專業村。改革開放后,村民發展經濟熱情高漲,立足該村資源,瞄準運輸產業賺大錢,全村形成“夫妻車”、“兄弟車”、“爺們車”格局。全村擁有車輛100余部,為泰、萊、新三縣經濟繁榮,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也為強村富民做出了貢獻。
村辦公室財務管理預算案中寫道:每年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所投資金不得少于當年總支出資金的20%,就是這一條規定使得該村十幾年以來,年年搞建設,年年上工程,至今,該村已經實現了“地地能澆,家家有水”。
1990年以來,各屆領導班子都按既定藍圖,圍繞“水”字連年大搞會戰,每年初召開全年的工作部署會,確定建設項目,核算所需資金,保證將預算落到實處。年年組織群眾立橋建壩,打井修渠。全村已建成7個塘壩,蓄水量達到160萬方,打出2眼80方的深水機井,1眼大口井。400家農戶家家喝上了自來水。還圍繞村子修建了長達12000多米的高標準防滲水渠。為鞭策后人,對于對村中有貢獻的人立碑紀念,村民稱此為奉獻碑。
村民形象地說:“只要四下一放水,連個螞蟻也爬不過去。”全村1400畝土地,80%變成水澆田,并且全部種上了高價值經濟作物。最近正在新建東岳墻體建筑材料廠一處。未來的南白塔村,將更富裕、更文明。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