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牛泉鎮吳橋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3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牛泉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吳橋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吳橋村位于萊城西20公里處,距牛泉鎮政府9公里,是牛泉鎮最西邊的一個村莊。東與王小莊村相鄰,西與泰安市岱岳區崅峪鎮泉坡村交界,南至泰安市崅峪鎮魯東冶村,北與牛泉鎮賀小莊村相鄰。吳橋村地處半丘陵半洼地帶,土地面積280畝,172口人。
吳橋村,洪武年間吳姓由山西遷此建村。歷史記載,吳橋村清末隸屬萊蕪縣毛埠保。1939年至1945年隸屬萊蕪縣圣井區,后劃分為牛泉鄉,現屬牛泉鎮。原來吳橋村在村莊西有南北水溝一道,從吳橋村直通賀小莊村西,水溝上共有大小石橋15座。那時姓吳的為多戶姓,故取名吳家橋村(五架橋)現簡稱吳橋村。吳橋村是牛泉鎮小莊一帶建村最早的村莊,吳小莊、中小莊的吳姓人家大部分是由吳橋村搬遷而去的。
解放前夕,由于戰亂,吳橋村民生活貧困,有部分村民舉家(或只身)背井離鄉,去了關外謀生計。現在,僅內蒙古牙克石市就有吳橋村民達幾百口之多,整條街被稱作“吳家街”。
吳橋村雖然人口較少,但是從建國以來就十分重視教育,在村西建學堂一座。初辦復式小學。直至1991年合到了中小莊小學,截止現在,吳家橋共考取8名大中專學生,擔任教師工作的就有10人。
吳橋村自然資源豐富,為了搞好農業生產,在1972年,集資修建了西北洼機井1眼,村北機井l眼,這樣灌溉面積全村達到了100余畝。雖有這兩眼機井,但仍不足,吳橋村又在1992年于村北打機井兩眼,灌溉面積達200余畝,還有一部分丘陵地沒有水源條件。1991年牛泉鎮在此村建立鐵礦和選礦廠。礦坑內水源充足,于是村支部書記吳順德帶領全村村民,同甘苦,共患難,日夜奮戰。從鐵礦坑向村東南嶺埋地下管道長達800米左右,并配備20千瓦電機一臺,提水上嶺。這樣以來,丘陵地帶變成了水澆田。并建立經濟田,90%以上的戶都種經濟作物,種生姜、大蒜,帶來了可觀的效益。1998年,本村又從鐵礦開始修建水渠,長達500米,直通村西、北的大面積土地,這樣吳橋村的土地全部水利化,吳橋村民的生活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自1978年全村通電至今,家家戶戶幾乎都有彩電音響等設備。2001年村里成為電話村,電話聯系經營業務,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發展了經濟。2001年秋,村干部為使吳橋村民的生活有更大的改善,響應黨的號召,現在吳橋村村民家家都在搞經濟,村里有跑運輸的拖拉機13臺,一大部分農戶有了摩托車,日子紅紅火火。廣大村民高興地唱道:“東西水道繞村莊,雙手勤勞多打糧,改革開放政策好,村民個個喜洋洋。”在黨的領導下,吳橋村到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全國與吳橋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