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牛泉鎮西鳳陽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3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牛泉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西鳳陽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西鳳陽村位于萊城西南15公里,鳳凰山西側,西界新太市,地處沙石山區。本村東鄰東鳳陽,南鄰任家莊。耕地710畝,193戶,567口人。
據村碑記載,清康熙年間,呂姓建村,以姓名村呂家莊。因址在鳳凰山西麓,嘉慶年間改稱西鳳陽。文革期間曾一度改名為“豐陽”,意在豐收向陽。后仍襲用西鳳陽之名。1958年歸屬圣井鄉管轄;1959年屬牛泉人民公社;1984年屬牛泉辦事處;今歸牛泉鎮管轄。
1949年之前,全村只有45戶人家,近180口人,村民共計9姓:呂、劉、亓、田、馬、馮、李、張、王。當時是荒山野嶺,田地荒蕪,生產力低下,人們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是谷子、大豆、綠豆,產量很低,村里絕大多數人家過著衣不遮體,食不飽肚的生活。遇上荒年,有人逃荒要飯,背井離鄉。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后,連年戰亂,村民的生活更加困苦。
1942年7月18日,日本鬼子大掃蕩,當天全村有11人慘死在敵人的屠刀之下。日本人在村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村里一片慘狀。當時被敵人殺害的有:劉奉理之母、亓長遠之伯母、呂慶庚之妻、馮秉夏與其母、馮秉章、馮俊良、田月沌、亓成一、呂傳一、馬京隆。
當年,為了抗日救國,村里青年踴躍參軍,先后參加抗日隊伍的有:呂城一、呂志秀、呂軍一、呂平一、呂奎一、呂甲一、呂順一、呂安一、呂傳一、馮丙午、張成學、張成明、王公澤、呂仁一等人,他們在部隊上奮勇殺敵,屢立戰功。為保衛家鄉和抗日勝利做出巨大的貢獻,其中呂安一同志光榮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1950年馬俊標、張成學、馬俊安踴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在黨的組織和領導下,1950年村里就成立了互助組。1955年,村里原來的變工組發展到初級社,1956年人高級社,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隨著全國形勢的發展,搞轟轟烈烈的-運動,大煉鋼鐵。
1980年前,西鳳陽、東鳳陽、任家莊三個村合稱鳳陽大隊,當時支部書記是呂志業。后分村而治。在書記呂志業的帶領下,1963年冬修建了村南的“黑老婆灣”水庫。1994年冬又修建了村北白家林水庫,從此改變了本村澆地困難的現狀,農作物產量逐步提高。
西鳳陽人有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他們吃苦耐勞,從不向困難低頭。1987年,在支部書記亓永明、村主任呂志杰的帶領下,全村男女老少齊奮戰,修建西柳溝水庫,村民們不怕天寒地凍,劈山鑿石,一天兩頓飯吃在工地,200多人奮戰5個多月,硬是用小車、肩扛、人抬,在西柳溝山峪下游建起了容水30萬方的水庫。1989年冬,西鳳陽村又修建了泉子崖水庫。盡管時值寒冬臘月,但工地上一派熱火朝天。人們奮戰3個多月,泉子崖水庫終于勝利完工。兩座水庫動用土石38萬多車,人均800多車。隨即又進行了水利配套建設,修建了西柳溝水庫和泉子崖水庫兩條水渠,擴大了水澆地面積。他們用“愚公精神”修建了4座水庫,率先在全鎮實現了澆地不用電,不動機,閘門一提,5天就能將村南、北的土地澆一遍水。從而提高了糧食產量,修水庫前,人均小麥僅30斤,現在人均小麥200斤以上。
為了進一步搞好綠化,增加農民收入,村兩委將荒山承包到戶,并規定幾十年不變,大大調動了農民栽樹的積極性,不僅在自己承包的土地堰邊栽滿了樹,還把花椒栽到了山頭上,全村僅花椒人均收入千元以上。在黨的富民政策鼓舞下,西鳳陽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相信不久將邁入小康時代。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全國與西鳳陽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