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牛泉鎮中徐冶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3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牛泉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中徐冶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中徐冶村位于萊城西南25公里處,距牛泉鎮政府15公里。中徐冶村地處丘陵,北鄰馮徐冶村;東依曹省莊村;南靠南徐冶村;西界泰安市崅峪鎮紙房水庫。全村共有340戶,929口人,耕地面積1021畝。
據《嘉靖萊蕪縣志》記載:中徐冶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徐姓建村,因從事金屬冶煉,曾名徐冶。因重名,冠以中字,故名中徐冶。在此居住的人有徐、趙、李、張等15姓氏,以張姓最多。
中徐冶村在民國時期隸屬徐冶鄉,本村趙文法同志任徐冶鄉鄉長。抗日戰爭時期隸屬圣井區省莊鄉,解放戰爭時期隸屬萊蕪縣圣井區省莊鄉。1947年,中徐冶村實行土地改革;1955年中徐冶村加入初級社;1956年轉入高級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隸屬萊蕪縣牛泉人民公社省莊管區。1984年人民公社撤銷后,隸屬萊蕪縣牛泉辦事處;1985年至2000年劃歸圣井鄉管轄。2001年撤鄉并鎮,隸屬牛泉鎮管轄。
中徐冶村首屆支部建立于1937年,先后由張漢葉、張成文、張洪久、龔經圣、趙文法、賈祥年、李金湖、張克義、張漢成、裴繼承、張軍奎任村長和支部書記。這些同志組織帶領群眾,做好了中徐治村各個時期的工作。
中徐冶村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早在1948年就建起了戲臺。萊蕪梆子劇團在此多次演出,村劇團還參與拍過電影,村劇團到過口鎮等地演出,深受群眾的好評。
中徐冶村民在解放前過著食不飽腹的生活。在當地生活困難時,有的下東北,有的跑江南,因凍餓,病、殘、死的人不少。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徐冶村歷屆黨支部村委會帶領全村村民艱苦創業。在經受三年自然災害后,1964年,中徐冶村村民決心改變中徐冶村貧困面貌,興修水利。僅用2年時間,修建了10米多高、400多米長的揚水站;挖掘了長300米、深8米的地下渠道,增加水澆地面積400畝。并發展了林果業,建起了“粉房”,農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
1966年,“0”開始,正在興建和準備建設的工程-停止。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體村民再創業,先后打了3眼深井,并及時配套水利設施,重新修建水渠千余米,使三井水渠聯網,擴大了灌溉面積。為使農民早日達到小康水平,村委一班人帶領村民建起了西嶺蘋果園;東嶺山楂園;南嶺桃園和杏園。又投資20余萬元建起了小龍灣及兩丈崖2座大橋,整修了公路。1995年全村村民用上了自來水。同年,對原有的集貿市場進行了重新規劃,擴大了集貿市場。
中徐冶村商業街十分繁華,座座小樓聳立在眼前,從人們的衣、食、住、行,可以看出中徐冶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