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牛泉鎮石門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3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牛泉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石門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石門村在萊城西南15公里,鎮政府駐地西南3公里處。北與鹿毛埠村、東與茂盛堂村、南與圣井村、西與三官廟村接壤。,現有耕地1380畝,310戶,人口956人。
據《縣志》記載,明洪武二十一年,山西暴雨成災,百姓死亡無數。洪水讓人無處安生,有一時姓攜老少逃荒至此,見四周低洼,中間凸起稍平的大巨石,認定這是防洪的最佳住所,因此在此安家。原名“安寧莊”,因西南有天然石拱門,大多在高處,有“觀莊”之意,后諧音“官莊”,簡稱“石門官莊”,后改為“石門村”。新中國成立后,隸屬圣井管區,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石門歸屬牛泉公社,1985年撤處建鄉石門劃歸圣井鄉,2001年撤鄉并鎮,石門村歸屬牛泉鎮。
石門村的大蔥種植歷史悠久,已有300多年。久負盛名的萊蕪雞腿蔥。,最初由該村種植,并以蔥白結實、耐儲存、甜辣可口食用價值高等特點而聞名全國。一進十月,石門村的大街上沸沸揚揚,山西、江蘇、河北、曹縣等老客戶都紛紛趕來,從這里運走上百萬斤大蔥。僅此一項,石門人均收入就達1000元左右。根據市場要求,該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先后有3個新品種在該村安家落戶。以前該村村民吃水都困難,就別說澆地了。1983年在村支部書記王舉成的帶領下,投資20多萬元,打深井一口,鋪設管道3000多米,從此家家戶戶吃上了自來水,成了牛泉公社第一個吃上自來水的村莊。后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又打了兩口機井澆地有了保障,再加上石門水庫常年有水,使多年旱地變水田。1958年,全公社老百姓齊心協力修建了石門水庫,該水庫存積大量水,石門村充分利用水,在水庫邊上修建多處渠道,保證了該村的水源條件,石門成了旱澇保收的村莊。
石門村地下資源豐富,鐵、金、煤、鋅等含量豐富。早在1958年大煉鋼鐵時,石門村人就肩挑人扛,露天開采鐵礦石。至目前為止,那時留下的鐵礦坑還完整保存。據說那個時候每天開采礦石的人達300 - 400人,那種繁華的景象給現代人以啟迪。改革開放以來,石門村人充分利用有利的條件,開發鐵礦:自1992年村支部書記馬玉芳上任以來,先后與口鎮鐵礦聯營開發,石門鐵礦有限公司年產礦石200多萬噸,上交利潤50多萬元。村民還在村西自己辦起了采石點,采的石頭供應石門水泥廠用,每天拉石頭的拖拉機絡繹不絕。
石門村立足當地優勢,敞開山門,巧借外力,發展起了一個個村辦企業,形成了山溝溝里遠近聞名的的“工業村”。
解放前夕,石門僅有一處私塾,學生數量很少。1950年石門人在村北建校l處,規模有3個班。1962年村民自己動手,在原處新蓋學校1處,學生也多了起來。1984年石門村投資20多萬元新建學校占地4000平方米,蓋起了嶄新的規范化學校、幼兒園,學校由北校遷至南校至今,從此石門小學石門幼兒園均成了圣井鄉的一枝新秀。2000年被萊城區命名為區級規范化學校.,現在是茂盛、向陽、石門三村聯辦小學,由該校畢業的學生考入大學的也不少。
石門村交通方便,東靠徐萊路,西有水泥廠柏油路。1999年馬玉芳書記還帶領村民把石門街道全部鋪成了柏油路,為前來石門村購物的車輛提供了方便,使工副業發展有了優勢。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石門村的企業飛速發展。鐵匠、電氣焊、百貨批發、建材廠、面粉廠、百貨商店樣樣齊全,就連家庭庭院都不空閑,以至于石門村流傳著一句話:“庭院瓜蔞庭院兔,增收千元不出戶。”在石門,不論哪家哪戶,院落中最亮眼的就是密密麻麻掛滿枝架的瓜蔞。,瓜蔞是一種藥材,每到成熟期,個個黃澄澄的瓜蔞,點綴著各家庭院、
石門養殖已成為老百姓的熱門,光上千元的小尾寒羊該村就有上百只,還有“波爾”山羊也正在養殖。走進石門村的哪一家都能看到整齊劃一的兔舍,什么“西德兔”、“珍珠兔”、肉食兔種類齊全。
石門村自1976年至2002年,年年被評為“雙文明先進單位”,家家都安上了電話。
石門村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有著燦爛的過去和輝煌的今天,石門村的明天將更加光彩奪目。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全國與石門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