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牛泉鎮馬小莊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3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牛泉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馬小莊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馬小莊村位于萊城西南20余公里處。西與泰安市寨子村隔河相望;北與楊莊鎮馬家廟村隔河相望;南與中小莊、賀小莊兩村接壤;鄰楊小莊村。全村現有1100口人,耕地總面積1400畝。
馬小莊村,清末屬萊蕪縣毛埠保。1939年至1941年萊蕪劃為萊北、萊東新甫三縣,馬小莊屬新浦縣。1945年10月,恢復萊蕪縣建制,馬小莊隸屬萊蕪縣圣井區:1951年改為第五區。1957年,圣井鄉分為牛泉、圣井兩鄉。馬小莊屬牛泉鄉;同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圣井并入牛泉公社;1984年改為牛泉辦事處。1985年10月改為牛泉鎮,馬小莊隸屬牛泉鎮至今。
馬小莊最早就以馬姓居多,張姓次之。當時,張家林占地十余畝,林南側張海松全家居住至1958年。據考證,張姓自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全部遷走,自此村中僅剩馬姓,成為名副其實的馬小莊村。
馬小莊村的近代史同樣是一部光榮的革命斗爭史。1946年,熱血青年馬金普積極報名參軍,在1948年的淮海戰役中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而英勇犧牲,成為光榮的革命烈士。1947年2月,萊蕪戰役打響后村里以馬濟文、馬玉寶為首的8名熱血男兒自動組織民工擔架隊奔赴支前第一線,直至戰役全面勝利結束后,才返回家園,被我當地政府譽為“模范支前第一隊”。
新中國成立后,馬小莊人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1956年上半年,村里辦起了兩個互助組;同年下半年,兩組合并,成立了合作社,起名“愛國社”。從此馬小莊走上了合作化道路。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馬小莊成立生產大隊。1973年,25歲的0員馬莊寅,成為村支部書記。他立志發展本村經濟,從根本上改變本村的經濟面貌。他舍家棄業,不管嚴寒酷暑,北上河北衡水市,南下河南洛陽,實地考察,聘來了師傅,辦起了“橡膠制品廠”。由于他頭腦靈活,經營有道,治廠有方,當年
盈利4萬余元。在當時,該村成為小莊管區第一個集體有副業收入的單位,大大改善了集體的經濟面貌。同時也減輕了各生產小隊的經濟負擔。1987年,他又找上級領導,跑銀行,向兄弟單位求援,籌集資金7萬余元,另加公社支援水泥若干噸,在他的帶領下,全村村民奮戰55個晝夜,建成了現在的鋼筋水泥大橋。從此結束了村民上河北種地淌水過河的歷史,從根本上改善了南北交通的條件。促進了本村的經濟的大發展。至今此橋仍是馬小莊村民農產品外銷的主要通道。
1977年冬末春初,-馬義堂當選為村支書,他以軍人的姿態走馬上任后,發動群眾,在汶河北岸建起了引汶揚水站。工程全長380米,高度14米,一氣把汶水送到了至高點。汶河北600余畝旱田變成了水澆地。1981年建起了村委辦公大院,從此村里有了像樣的辦公室。由于馬義堂任職期間政績突出,1992年他光榮地選為萊蕪市人大代表。同年夏,他又帶領群眾硬化了通往賀小莊及村內新通大街路面10余里,改變了村子的交通面貌。1995年春季,在河北埋設地下管500余米,進一步改善了河北嶺地的灌溉條件,旱田成了蔬菜園。經濟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馬樹圣挑起支部書記的重擔后,他和支部一班人帶領村民,打機井整修水利,一年一變化。1999年春,在他與老書記馬玉川的領導下,投資4萬元,新購機器設備一套,埋設地下管道1300米,使東嶺幾百畝旱田變成了水澆田。這項工程的完成結束了東嶺地靠天吃飯的歷史,為本村的產業結構調整打下了堅實基礎。2000年春,多方積極籌集資金10萬余元,打井一眼埋設管道,全村300余戶村民吃上了自來水。從根本上解決了村民健康的后顧之憂。2002年春,村兩委投資1萬元,在汶河中間打井2眼,鋪設地下暗管300米,從而使河北600畝地水澆輪灌期大為縮短。
目前馬小莊村人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營造著美好的家園,譜寫著自己輝煌的創業史。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