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之變”見證經濟發展前進變化
據央視新聞報道,2022年春運將從1月17日開始,到2月25日結束,共40天。據初步預測,2022年全國春運的客運量較2021年將有大幅度增長,整個2022年春運的客運量將比去年同期增長1倍以上。
“春運”是中國人一年一度的回鄉旅途,構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自1980年,新華社電訊稿第一次用了“春運”的字樣,至今已有40余年。從顛簸搖晃的“綠皮車”到風馳電掣的“復興號”;從徹夜排隊的酸楚無奈到“指尖購票”的方便快捷;從越織越密的運行圖到越跑越快的時刻表。時代更迭,“春運之變”也是見證國家經濟發展前進變化。
春運速度之變見證國家交通巨變。曾經的中國火車,走走停停,平均時速不到40公里,從北京到上海,坐綠皮火車要22個小時。如今的中國高鐵,最高運行速度達380km/h,從北京到上海,坐高鐵只需要4個多小時。速度提高的背后,是中國邁向交通強國的鏗鏘步伐!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鐵路總里程僅2.2萬公里。如今,鐵路網縱橫延伸,截止 2021年末,全國鐵路營業總里程突破15萬公里,其中高鐵4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
春運體驗之變見證國家科技巨變。曾經的春運,票難買、車難上、路難走。如今,人們再也不用通宵排隊,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就可以在12306APP上購票。刷身份證配合人像識別,實現了“刷臉”進站。既提高了安全性,又大大加快了通過速度。火車吃飯也不再是難題,過去的綠皮車,要想在車上吃上熱飯熱菜是件奢侈的事。現在,乘客不僅能吃上列車供應的盒飯、餐點,還能夠通過互聯網訂餐、點外賣。春運旅途上體驗越來越好的背后,是中國邁向網絡強國的鏗鏘步伐!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全球領先的5G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科技出行、智慧出行已成為國人的日常生活方式。
春運人次之變見證國家經濟巨變。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大量的務工人員流入涌出,春運人次也在逐年增加。1984年突破5億人次,1994年突破10億人次,2006年突破20億人次,2012年突破30億人次。春運人次逐年增長的背后,是改革開放后中國東部沿海城市經濟飛速發展的真實寫照。2015年,春運人次同比首次下降。正是在2015年,中國流動人口總規模出現拐點:全國流動人口總量為2.47億人,比2014年下降了約600萬人。春運人次先升后降的背后,是中國向全面實現共同富裕邁出的鏗鏘步伐,是先富帶動后富,是中西部城鎮化、工業化不斷加快,成都、西安、武漢、鄭州等中西部城市快速崛起,成為拉動區域的中堅力量。
春運以來的四十余年,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四十余年。春運的擁擠、艱辛也慢慢被從容、愜意所代替。悠悠四十載,春運之變見證幸福生活的足下變遷,滾滾車輪印刻中國發展的滄桑巨變。(劉強)
- 3-3· 鐵路春運升級彰顯澎湃活力
- 2-17· 從春運充電這“樁”事看補能基礎設施體系變化
- 2-10· 春運“老兵”的溫暖底色
- 2-10· 【春運進行時】高原鐵路故事多
- 2-10· 春運,一場關于團圓和再出發的遷徙
- 1-20· 優化春運購票: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 1-20· 春運火車票已累計發售1.37億張
- 1-20· 讓春運出行更安全、更舒適、更便捷
- 1-20· 春運開啟 以“暢”為先
- 1-20· 春運首日,走上G2025次列車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