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煙臺蓬萊市北溝鎮下寺夼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0684109 | 身份證前6位:370684 |
長途區號:0535 | 郵政編碼:264000 |
隸屬政區:北溝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F | |
下寺夼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北溝鎮下寺夼村位于美麗的雨山西南山麓,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南宋淳熙年間,佛教在平山河夼一帶興起,同時在此地建造了上、下兩座寺廟。故有上寺夼、下寺夼之稱。 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沙姓商人路徑此地,被這里的地理風水所吸引,舉家從登州城遷至此地落戶,因建村于下寺廟附近,故取村名為下寺夼。沙姓商人雇傭一石姓漢子為長工,而他則繼續經商。
沙姓商人膝下無子,因商務繁忙,且利大于農,便把在下寺夼村所有的農事交付給女兒和女婿。他女婿姓紀,是南王寨子村人。兩地相距十余里遠,管理不便,找其父母出主意,其父母決定讓四個兒子結伴遷至下寺夼村居住,彼此也好相互有個照應。因老大無后,下寺夼村紀氏現分三大支脈,與此同時,石姓長工也娶妻落戶,后生二子,分為東西兩大支脈,居住已有十六代的歷史。
下寺夼村南八百米有片土地,名叫,“賊寇”,地南有條小河叫“賊寇河”。
相傳,明末朝綱-,民不聊生,盜賊蜂起。以一個叫劉仁為首的一伙盜賊在此占山為王,燒磚制瓦,建房造舍安賊窩(1972年修水庫時曾挖出窯址、墳墓),自稱為“萬馬劉家”。他們-越貨,欺男霸女,無惡不作,當地老百姓聞聲色變,下田干活得結伴,天不黑就關門,人們怨聲載道。幾年后,這伙盜賊發展聲勢浩大,他們步步設崗,相互聯絡,通風報信,在離“賊寇”東南一千五百米處的青山上蓋了一座廟,名曰“青山寺”(1974年林業隊的成員曾挖過和尚墳),由親信任住持,同時和賊寇店(今小門家鎮得口店村)之賊首勾結,騷擾百姓,甚至和官府對抗,氣焰十分囂張,四周村莊的百姓和過路行商膽戰心驚,駭呼:躲過萬馬劉家,越不過青山寺;越過青山寺,逃不過賊寇店!官府幾次圍剿,都以失敗而告終。當民族英雄戚繼光得到消息后,即派部將喬裝偵探,充分掌握了盜賊的行蹤規律,立即嚴密部署,-要道。戚家軍從登州城出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搗毀了萬馬劉家、青山寺兩處賊巢,維護了一方平安。但終因地理不熟,月黑風高未能全殲,幾個漏網的盜賊逃匿在下寺夼村的北溝,后到北面的一條山谷里落戶。解放前,他們的后裔在逢年過節時還到下寺夼村青山寺遺址處焚香磕頭,祭拜祖先。
“萬馬劉家”興旺時,在賊寇河崖打了一口深井,把打家劫舍的金銀珠寶全部埋在井底。當年有一啞巴長工深知底細,“萬馬劉家”滅亡后,曾兩次來賊寇河崖挖井取寶。第一次因封井石巨大,搬挪不動,不得而歸。第二次找人工來,挖的正在熱潮時,天降暴雨,中途而廢,啞巴回家幾天便突發暴病,氣絕身亡。
400余年的歷史滄桑,“賊寇”那方土地現今已變成了良田,但下寺夼村的老人們還經常重復老輩人留下的那句話:萬馬劉家那眼井,抵上山東一個省。
如今的下寺夼村人已經在勞動致富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家家富足、人人歡笑,生活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可以說是豐衣足食、精神飽滿、鄰里和諧、安居樂業。對于那眼“寶井”,已經沒有什么吸引力了,因為無價之寶已經裝在村民的心里。艱苦奮斗、辛勤耕耘才是財富的唯一源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