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煙臺蓬萊市北溝鎮吳家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0684109 | 身份證前6位:370684 |
長途區號:0535 | 郵政編碼:264000 |
隸屬政區:北溝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F | |
吳家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吳家村坐落在北溝鎮東部,東距大史家3華里,南離小史家3華里,西隔許家1華里,北到上魏家3華里。明朝中期,吳姓由小云南遷來定居,以姓氏取村名為吳家。該村1954年成立初級社;1956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建立吳家大隊;1984年改為吳家。現有劉、于、李吳等17個姓氏,121戶,330多人,845畝耕地。
吳家村北,有一條山溝名曰北溝,溝的東北有眼井,叫“東北井”,井頂有個嶺,名曰“東南石子”。溝的西北,有一個地方形狀象過去牲口馱東西的馱簍,名叫“馱簍圈”,在東北井和馱簍圈之間是兩個上下并排的平塘,稱北庫。每個平塘里邊又鉆了個機井。民謠云:兩個機井,兩個平塘,四個壩井連成行,兩個500米管道水往上揚。
在平塘的東邊有座山,因四周圍繞著層層小型梯田,故叫小轉山。小轉山東西砌有一堵兩米高的墻,墻的北邊有個井、有條溝,因其土地和石頭都是黑色的,故得名黑山井、黑山溝。奇怪的是,惟獨墻的南邊是一片紅色,紅石、紅沙,紅土,名曰“紅沙地”,叫人費解。平塘的西北是北石坡,滿山都是些白火石,而在北石坡的中下部,有塊巨型的大白火石,高有5米,長有6米左右,重有4噸多,位于懸崖之處,十分壯觀。據傳說這是一塊星落石,村中的老年人小時候經常上去玩耍,可惜在“文革-”中,有人聽說白火石中含金子,想發金子財,不知從哪弄來了0,把這塊很有觀賞價值的白火石,炸的四溜八半,叫人心痛。但這塊巨大的白火石還殘存個大體輪廓,北石坡的名字就是由此而來。紅、黑、白三種顏色、三種地貌集中在一起,構成了一幅蔚為壯觀的山河圖,這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資源,很有旅游開發價值。
馱簍圈西邊是北紂灣崖,北是指村北,紂是指紂王年代,灣是指此處有灣,崖是指山崖。這是一個古老的名字,至于是不是紂王年代就有,現在已無法考證。北紂灣崖位于平塘之北,黑山井,北石坡之中。這里是一塊盆地,盆地之中,有座山崖,形狀像狗。據說山中泥土之中含金,因此而得名“金狗崖”。也被人挖得亂七八糟。盆地的東北、西北,正北全是十至二十米高的山崖,崖上是一片梯形山地,直至山頂,才是一片平原,遠望就象是一個圈椅子。
山崖下邊有股清泉,四季流水不止,形成了一個水灣,面積大約100米方圓。春夏秋季節,水清草綠,青蛙岸邊跳,魚蝦水中游,蜻蜓水上舞,好一幅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尤其是那種大蜻蜓,鄉下人稱這種蜻蜓叫“馬緣”,個頭非常大,多在水中,陸地上很少見。村里大部分人都曾經到這兒捉魚、提蝦,捉蜻蜓,在此處歡樂玩耍。但美中不足,此處水蛇也很多。此蛇不傷人,無毒,但叫人一見,卻感害怕。這里的泉水,清爽可口,聞名遠近,四周的百姓,干農活的時候,經常跑很遠的路,來到此處,用手扒個坑,伏身而喝,喝完之后,再裝一些帶回去喝。可惜的是,此處離村太遠,來一趟不容易。吳家村很多人都說這里是個好地方,埋怨祖先為什么當初不把村莊建在這里,埋怨祖先目光短淺,對北紂灣崖是非常向往留戀。
吳姓祖先沒有選擇在這里建村,有人卻選中了這里。傳說,在很久以前,這兒來了戶人家,姓崔,看好了這風水寶地,住了下來,在此招兵買馬,積攢糧草,準備以后造反。后被官府發現,崔家被滿門抄斬。據說,崔家的金銀財寶都埋到了崔家井里。民間傳說:挖出崔家井,金銀財寶趕一省。多少年來,吳家村的老年人,只要發現有井,有墳,有洞就拼命挖掘,以為是崔家井,但誰也未能找到。就是現在還有個別人,沒事只要走到這塊盆地,都想到這北紂灣崖看一看,找一找,但愿能有意外的發現和收獲,心中總是不忘崔家井。
吳家村中有個劉家祖先堂,四間房大小,前出檐后出廈,門前兩個圓形大木柱子,每根柱子上刻有一條栩栩如生的大龍。大門上雕刻著十二屬相,進了大門,門兩旁是兩個高大的塑像,一個手中拿刀,一個手中拿劍,據說是哼哈二將,屋里擺放著劉姓祖先的牌位。每到過年時,劉姓人都到祠堂里磕頭祭祖。劉家祠堂“文革?時被拆除。
現在,改革開放,富民政策使吳家村的百姓勞動致富,人們靠自己的雙手建造了美好的家園,對崔家井已經沒有什么興趣了。
全國與吳家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