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煙臺蓬萊市北溝鎮上口趙家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0684109 | 身份證前6位:370684 |
長途區號:0535 | 郵政編碼:264000 |
隸屬政區:北溝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F | |
上口趙家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上口趙家村坐落在蓬萊城西二十多華里的上口溝內,這趟山溝內從東往西排,依次有曲家溝、馮家、呂家、上口高家、王家莊、小李家、上口大李家、上口趙家、上口姜家9個自然村。后來馮家和呂家合并為一個呂馮村;王家莊和小李家合并為一個王李村。所以現在上口溝內有7個村莊。在這些村莊中,只有偏北的上口高家超過百戶,屬于上口溝內最大的一個村莊。其余的6個村都不超過百戶人家。
明朝洪武年間,趙姓由山西小云南遷來定居,因位于上口溝北岸,故取名上口趙家。村中以趙姓為多數,后有李姓、王姓來此定居,再后來從萊州神堂遷來一任姓。現有119戶,324人,560多畝耕地。
根據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陰歷戊子年孟春月(正月)趙姓十世趙元章留言:“從祖先相傳自六世,孫宏爵生之三子:長子俊,次子杰,三子嚴,兄弟三人從山西小云南懶柳樹下轉移過來,一個去萊州住下,一個在黃縣住下,一個來蓬萊城西這小山溝內住下。”繼之光緒十七年間趙姓十二世孫趙善嘉曾說過:“星辰繁之于天上,草木長之蛐下,人之身生于父母,糾其人之本,則實姓于0,試思0當日畢業經營,一生計慮,其所以為子孫謀者,恐衣食不充足,則積留田產以遺后,恐其愚賤不能發達,恐小輩子孫無文化,故教其讀詩書,以溫暖0之心也!”上述記載,見證了趙氏祖先跋山涉水,擇地而居,苦心經營,繁衍子孫的艱難歷程和良苦用心。
上口趙家村中有個趙家祠堂。在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十三世孫趙至誠曾留言:“吾盡孝者等繼先人之志,等述先人之事者,溯自先人選擇地,祖先輩居于山溝世墳。相沿務農為業,惟放棄詩書,誠為遺憾,不持軼事無傳,且讀字亦多失考,自吾曾大父舉于鄉鑒于先世之失始,修宗譜而告成,到吾父趙善嘉以本族向宗廟祭祀,無所乃量,已碰不仰息他人,親自結蒙建宗祠于居宅之左,俾0受享得垂及后世,度可永遠孝思不忘為則矣。”根據上述記載,祠堂可能建于清末民初,有四間房大小,前有院,院內栽有兩棵大柏樹。祠堂前出沿,門前兩根大圓木柱子頂沿,柱子兩旁是一米多高的木頭欄桿。祠堂內掛有祖譜,祖譜下是一個長三米、寬1.5尺的長條供桌,供桌兩頭上翹,別具一格,供桌下是一個石頭做的圓形大香爐。每年大年三十和初一,趙姓人都到祠堂祭祖。1958年,祠堂改成了學校,0時被拆除。
上口趙家村北有個山坡,山坡有三個山頭,遠遠望去,就象一只駱駝,因此被命名為駱駝坡。駱駝坡北邊有個溝,名叫黃金溝。據傳,很早以前,這里住著一個姓黃的大財主,家里雇了個長工。這個財主很壞,對長工非打即罵,長工受盡屈辱,決定報復財主。一次,財主要騎馬外出,讓長工搬上馬凳,長工說:“搬凳太麻煩,你踩著我上馬吧。”于是,長工趴在地上,財主便踩著長工上了馬。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踩著人上馬,其他人是不可以的,否則,就犯了死罪。長工把財主告到了朝廷,于是,財主被滿門抄斬。據說,財主的黃金珠寶都埋到了黃金溝的井里,后來,不少人去找那口井,都沒有找到。不過,頭些年,有人在黃金溝挖金礦石,還賣了不少錢。
駱駝坡南邊有塊大石頭,石頭上有個大腳印和一個拐印。傳說是鐵拐李留下的。有一年,八仙在蔚陽山上飲酒賞景,鐵拐李喝大了,臨走時,打了個踉蹌,一腳踩在了草店村東的仙人橋上,仙人橋上留下了一個大腳印;另一腳踩在了駱駝坡的大石頭上,鐵拐李差一點摔倒,趕快用拐支住,于是,在大石頭上留下了一個腳印和一個拐印。后來,修蓬萊城戚家牌坊時,在駱駝坡前采集石頭,把仙人腳破壞了,現在,只留下了“仙人腳”的地名傳世。
上口趙家村南是大王山,因大王山北坡是黑色石頭,故村里人又叫大黑山。
大王山和西邊的迎口山是姊妹山,兩山相距不遠。傳說,這兩座山原本不在海邊,離這里很遠,玉皇大帝欲用這兩座山填海,將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連接起來,使土地更加廣袤,凡間百姓生活、出行更加方便,于是命二郞神挑山填海。二郞神遵玉皇之命,挑起迎口山和大王山直奔渤海灣而來。看看巳到海邊,即將大功告成,心想不妨先休息一下,然后再把這兩座山送得遠一點。不想待二郞神休息完后,這兩座山無論如何也挑不起來了,氣得二郞神拿起扁擔朝著迎口山狠狠地抽了九扁擔,迎口山出現了九道崗,九道溝。隨即吐了一口吐沫,這口吐沫在迎口山北麓山根化成一條河流。這也可能是天意,二郞神也只好回天庭復命去了。你道這兩座山為何挑不起來,原來二郞神挑山填海的消息被龍王得知,四海龍王聯合求救于佛祖如來,佛祖如來正在為難之際,看到二郞神停下來休息,機會難得,趕忙施法術固住了兩山。
大黑山下邊有個金翅嶺,1996年發現了金礦,蓬萊黃金公司在此開采,挖出了一些老礦井,這些老礦井只有一尺多寬。傳說,過去高麗人在此挖礦,他們訓練猴子挖礦石,故礦井很窄。金翅嶺礦藏豐富,老早的時候,有一年發大水,金翅嶺的一塊狗頭金被水沖到了下面的姜家村,一個扛活的徐姓人撿到了,他不認得,只覺得這塊石頭好玩,便拿給了東家的孩子玩,被東家看到了,花錢買了下來。徐姓人用這些錢買了地,過上了好日子。
金翅嶺上有個泉眼,名叫井溝,泉水甘甜,不管天有多旱,始終流量不減。2004年,蓬萊林業局和水務局投資五萬多元,下了1600多米的管道,把水引到了村里,使上口趙家村吃上了礦泉水。(整理:高建文)
附一:村中名人
趙乃鈞,1946年參加革命,離休前任濟南軍區總醫院院長。
趙樂先,在中國核工部工作,師級干部。
趙德奎,任山東省林業廳森林-局長。
附二:輩份排列
明初年間,趙姓同祖同宗四支之后人均先后來到這上口溝內,先到系二支之后人,接續四支均來此住下,到現在約有六百余年的歷史。趙姓雖是四支同祖同宗,但按支輩起名不一,像似五世孫本來呈“秉”字,但偶爾出了一人叫“湛然”(不按“秉”字列名),自天世列九世,均是一個字起名。到十世有按“元”字,有按“‘永”字,有按“萬”字起名。十一世又按一個字取名。十二世又有按‘‘善”字,有按“維”字,有按“成”字起名的。十三世有按“至”字,有按“持”字,有按“乃”字起名的。
為了統一輩字,從十四世孫往后排出四十個字,以修命名同宗于一個字:“樂德業世昌,欣福壽久長,天賜禎祥瑞,恩承榮貴堂,仁義禮智基,修齊顥平光,興隆裕茂盛,中和協溫良,而今上口趙家村趙姓已排到十七世孫(從“樂”字開始往后已經排到“世”字了)。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