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煙臺蓬萊市北溝鎮許家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0684109 | 身份證前6位:370684 |
長途區號:0535 | 郵政編碼:264000 |
隸屬政區:北溝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F | |
許家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北溝鎮許家村座落在牛山西麓,位于蓬萊城西南20華里左右,西靠北溝鎮,再往西是黃縣平原,水向西流,屬黃水河水系之上游。因地勢較高,屬半島內陸性氣候,古有橫溝許家之稱謂,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人類適宜居住之地。村中以許姓為主。
約在明朝嘉靖年間,許姓先祖許宗誠弟兄二人,原住在蓬萊城東大皂許家村,以務農為生,后因不堪苛捐雜稅之擠壓,生活艱難,日子過不下去了,只好挑著孩子,帶著老婆,向西逃荒,尋找理想中的宜居之地。走到現在的許家村北面,上魏家村南溝,廟山腳下的一個地方,停住了腳步,構筑窩棚,暫且棲息安身,過著度日如年,茍延殘喘的苦日子。如今這地方還留下了“宅基”的地名。
現在的許家村,原住居民本是王姓,也稱坐山戶。后來,許姓看到王姓居住的村莊東面有股泉水,冬暖夏涼,地勢背風向陽,河邊土地肥沃,因此便搬遷到這里定居下來,購置土地,開荒擴田,人稱之為買山戶或來山戶。后來,許家人丁興旺,連生六子,雖然大兒和小兒斷后,但二、三、四、五四個兒子子孫繁衍,增人添口,后人不絕。直到現在村中許姓一直有四個支脈之說。所謂一支就是指同一個先祖繁衍下來的后代,其血緣關系相對較近。許家隨著人口不斷的增添,勞動力充足,生活逐漸好轉,購置土地增多,逐漸成了村里的大戶人家。相形之下,王姓雖是坐山戶,但支系不旺,沒有繁衍下來,因此村子就定名為許家村。
許家村,村風淳樸,人緣厚道,都是些老實巴交的莊稼人,謹遵古訓,誠實待人,勤勞從事,與人為善,以鄰為友,恪守本分,愛國愛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田園生活。歷朝歷代伴著國家興盛而興盛,隨著國家衰落而衰落。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瘋狂地侵略中國,把中國殖民主義者的鐵蹄踏上了中華大地,中國人民倍受摧殘和侮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全國人民在中國0的領導之下,奮起抗戰,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之浪潮風起云涌,各地的抗日斗爭如火如荼。許家村人也不例外,有志青年,積極報名,參軍參政,投身到抗日斗爭的大潮中。許多人為抗擊日本侵略者,爭取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為保家衛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如本村的革命烈士許午訓(實名許維卿)生前是蓬萊縣青委書記,在工作中和日本鬼子遭遇被捕,慘無人道的日本鬼子在逼供不遂的情況下,放出狼狗活活將他咬死,壯烈犧牲,時年僅30多歲。抗日戰爭勝利后,為保衛勝利果實,和-搶占東北,在1946年膠東青年大參軍中,許家一大批青年又和膠東青年一樣,踴躍報名參軍參戰。他們大多數有去無回,為祖國流盡了最后一滴血,犧牲在戰場。如許吉厚、許振聲等同志,共和國的紅色旗幟上都有他們血染的風彩。
建國初期,許家村青山綠水,小河潺潺,鳥語花香,景致怡人,生活安定,在這一溜河夼,也是有名的“富許家”。尤為突出的是,村東有一泉眼,常年流水叮咚,冬季早晨因泉水溫度高,從地下冒出,始終霧氣蒸騰,久久不能散去;酷熱的夏天,喝一口泉水,清涼爽口,暑熱頓消,也難怪姑娘、媳婦們都愿意到“泉眼灣”洗衣、洗澡,孩子們也喜歡到這里嬉水、玩耍,充分享受泉水帶來的快樂。
1958年“-”時期,受“左”的思潮的影響,跑步進入“共產主義”,吃大鍋飯,全縣在這里建小高爐,大煉鋼鐵,大量的樹木被砍伐,用作燒柴,導致自然植被的破壞,生態環境變惡劣,只剩下光禿禿的溝溝坎坎,滿目瘡痍。修水庫把泉眼壓在了壩崗底下,再也看不到泉水淙淙的景象了,實在可惜。
改革開放以后,黨的富民政策給這塊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國家惠及“三農”的各項政策,給農村帶來了強勁的春風,許家村人和全國農民一樣,在村干部的帶領下,改革創新,科學種田,優化環境,植樹造林,一個安居樂業、現代化的新許家村,展現在人們面前。許家村將以煥然一新的面貌,步入小康行列,必定會出現鳥語花香、山清水秀、安康富足的新景象。
許家村人從自己的親身體驗中認準了一個理,就是跟著0,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在0領導下的各項運動中,許家村都搞得有聲有色,盡管有時也走彎路,但這一信念從未動搖過,這就是許家村人的本色。
全國與許家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