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張家洼街道馮家坡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002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張家洼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馮家坡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馮家坡村位于萊城正北5公里,緊靠萊明路東側,辛、泰鐵路以南。東臨徐家河村和黃梁坡村,西接大芹村,南臨柳家店村,北面為賈家莊村。現總人口為434人,142戶,耕地424畝。
據清康熙《萊蕪縣志》:“封邱保•馮家坡”。1942年8月至1944年6月,本村屬博萊縣礦山區管轄;1945年10月恢復萊蕪縣制后,歸礦山區管轄;1951年3月,歸第一區管轄;1955年10月,歸礦山區;1958年3月后劃歸為城關鎮管轄;同年10月歸城關人民公社管轄。后為礦山人民公社管轄;1984年3月,礦山人民公社改為萊城辦事處,歸梁坡鄉管轄;1985年11月,歸張家洼鎮管轄;2001年11月,歸張家洼街道辦事處管轄至今。
以前,馮家坡村,水利灌溉設備不足,基本上靠天吃飯,糧食生產沒有保障。為徹底改變這一現狀,1958年,村委一班人四處籌措資金,全村勞力齊上陣,修建了占地15畝左右的大型水庫,并修了渠道,當年糧食產量大增。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其他村無糧挨餓,馮家坡村無此現象,還賣了一部分糧食。此事在當時上了報。礦山公社(馮家坡村當時屬礦山公社)曾有120個大隊來此參觀了三、四次。
馮家坡村在革命時期就有革命者活動,人民覺悟高,有的被敵人嚴刑拷打,亦不屈服,不說出0員姓名,有一孟姓婦女,竟被敵人折磨而死。
1947年馮家坡村小學建立,第一任校長是魏化亭,是地下黨員。后因本村人口少,生源不足,于1994年本村小學并入梁坡聯小。馮家坡村第一個大學生是亓玉田。
萊明路未修以前,馮家坡村交通不便,村民大多以務農為生,閑時外出打工掙錢。萊明路開通后,一部分有見識的馮家坡人依托萊明路從事個體經濟,主要從事運輸業,代表人物為亓健,他承包了一沙場,現有汽車五部。近幾年,因鳳城高中建校,萊城電廠建廠、修路等,馮家坡的耕地從420多畝下降到215畝。土地少了,村民的致富觀念有了很大變化。截止2001年,個體私營業戶在馮家坡猶如雨后春筍,經營最有成效的當屬云海物資公司經理亓傳海,在萊蕪經營五金,資產近四百萬,現又在馮家坡村西建廠,搞裝飾的亓連之,亦經營得有聲有色,資產近三百萬。為了讓更多的村民致富,村兩委成員引導村民擺正修路與致富的關系,投資1.5萬元修建該村通往萊明路的寬敞平坦的大道,終于解決了各類商品進不來,出不去的難題。村民宋春言和亓林芝借路生財.-蛋買賣生意,并帶起一支販運隊伍:亓玉海發展起了養雞生意,越做越大。馮家坡村的亓學敬,擅長繪畫書法,經幾代人的努力,現在濟南也小有名氣。現全村90%的戶安裝上閉路電視和程控電話。馮家坡村居民自明朝遷聚此地已有五百余年的歷史。勤勞智慧的馮家坡人正在走向更加富裕的生活。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