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鵬泉街道段盤龍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004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鵬泉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段盤龍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段盤龍村位于萊城東南7公里,南接陳盤龍、馬盤龍,東鄰草溝,北接汶陽,西靠汶河,地勢平坦。耕地550畝,211戶,685人。
據《段氏譜》記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段姓由河北省棗強縣遷居南苗山,復遷至此建村。因鄰村多以盤龍取名,以村名村,冠以姓氏,故名段盤龍。
據清康熙《萊蕪縣志》載:“汶陽保•段盤龍”。據史志記載,段盤龍村,1941年春至1942年冬劃歸鵬山區管轄,1942年冬至1946年劃歸礦山區,1946年9月至1950年5月,劃歸汶陽區,1950年5月至1958年3月又屬礦山區,1958年劃歸孝義鄉,1959年又劃歸礦山人民公社,1982年劃歸城關鎮,1985年屬城區辦事處,1992年至今劃歸萊城區城市街道辦事處和風城街道辦事處。
1978年起該村搬遷至原村址東北200米處。新村由南往北擴展,地勢由南往北逐步升高。村中7條街,一條瀝青路直通村外,村莊規劃合理,街道整齊,環境優美。
段盤龍建村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村內有陳、劉、徐、譚、高、姜、段7姓,段姓居多。族姓之間,不分眾寡、貧富,均團結友善,和睦相處,世代相傳。
段盤龍村人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解放前,段盤龍村的一些熱血青年,積極參加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其中,段倫豪,當時在泰安時報社工作,由于漢0告密,1945年被-抓去,敵人對其拷打逼供,他堅貞不屈,壯烈犧牲。戰爭年代,村里男壯勞力為子弟兵抬擔架、運彈藥;婦女做軍鞋、軍襪。全村人全力以赴支援前線,段盤龍人為共和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
1948年,段盤龍村人翻身得解放,人們歡欣鼓舞。為了重建家園,為了盡快脫貧,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黨支部領導全體村民積極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1953年,在一無資金、二無技術的情況下,集思廣益,發動群眾出工出力,從汶河引水自流灌溉,使全村的400多畝土地變成了水澆田,糧食產量大大提高。后因河水下降,無法引流,村支部又發動村民打機井5眼,修小型揚水站1座,農業豐收得到了保障。1995年村民自酬資金10余萬元建了水塔,用上了自來水,解決廠世代靠擔水吃的問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富民政策激發了村民致富的熱情,段盤龍村人數業并舉,在原村東北建起了磚瓦廠。村民們有的從事彈花業,有的干印染業,個體經營干得紅紅火火。
村兩委為了讓村民盡快奔小康,走上富裕路,派人先后下河南、赴南京,進行考察,于1990年建了萊蕪第一個新型建筑材料廠。建筑材料廠的建立,帶動了段盤龍村室內外裝修業的發展。近幾年,段盤龍村僅從事裝修業的就有百余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家庭婦女。他們自愿結伙,承包工程,走出家門,到城里掙錢。現在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4000元。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