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鵬泉街道上陳家峪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004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鵬泉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上陳家峪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上陳家峪村距辦事處駐地6公單,東臨205國道,北鄰地理溝村,西靠中陳家峪村,南邊是八里嶺。154戶人家,548口人,耕地441畝。
據明《嘉靖萊蕪縣志》記載:上陳家峪村又叫“劉陳家峪村”,縣東6公里。
1939年至1941年上陳家峪村隸屬于汶陽鄉;1948年隸屬礦山區:1951年由礦山區汶陽鄉管轄;1958年隸屬礦山人民公社;后改稱城區辦事處;l993年萊蕪建立地級市后隸屬萊城區城市街道辦事處;2001年城市街道辦事處改名鳳城街道辦事處。
原村0有八姓,以劉氏居多,另有靳、樊、秦、陳、張、曲、邢姓。
上陳家峪村歷史悠久,村民世代在這塊沃土上開拓耕作,繁衍生息,和睦相處。村中自古有習武練拳之風。清朝末年,劉孔府習武健身,擅使繩鞭飛鏢,會氣功。為此,大人小孩有習武之風,身體強健,長壽人較多。
上陳家峪村民種地是行家,經商是贏家。早在解放前,劉春敬四兄弟就開辦了一座油坊,生意很紅火。劉章敬是遠近聞名的木匠。樊家曾開過錢莊。
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上陳家峪村創造了光輝業績。該村先后有樊佃榮、劉伯敬、劉多敬、劉衍貴、劉子敬、劉衍堂參加了八路軍,南征北戰,做出了較大貢獻。
村民們積極支前,碾軍糧,做軍鞋,抬擔架,運軍火他們北上南下,為解放全中國做出了較大貢獻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上陳家峪村村民團結互助,共奔社會主義康莊大道。1953年成立以劉卓孔、劉衍彬、靳呈祥、劉衍東為首的第一個互助組。1954年成立農業初級社,社長劉道敬1955年全村村民加入了農業合作社,社長劉家泉。1957年加入了高級社上陳家峪、中陳家峪、小陳家峪、西陳家峪,四個自然村是一個社,名叫陳家峪高級社,社長王啟孔。1958年成立了礦山人民公社村民生活雖有所改善,但仍不富裕,窮則思變,上陳家峪村深翻土地,大搞水利建設,先后興建白家林揚水站、南臺子揚水站,挖方塘兩座,蓄水兩萬方;八里嶺上修水庫一座,蓄水3萬立方;該村徹底實現了“旱澇保豐收”,村里人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上陳家峪村更是百業興旺。開油坊、建粉坊,有八、九家搞面食加工,大搞農副產品深加工。養殖業、種植業也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特別是近幾年來,上陳家峪村添置汽車11部,小拖拉機23臺,搞起了運輸,收入十分可觀。
上陳家峪村自建村以來,就重視文化教育,崇尚禮儀道德,以文育人。僅劉姓在清朝未年就有3人獲取功名,其中進士2名,秀才1名。
在戰爭年代,魯中中學就在該村駐扎一年多。當時許恩會任教。
1958年該村建起了第一所全日制小學,劉懷敬任教。1972年新建校舍7間。隨著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為改善辦學條件,1980年又重修磚瓦結構校舍10間。因合班并校,原校址改建為市級規范化幼兒園。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至2002年,村中先后考上了大中專以上學生20多名。
結合舊村改造,上陳家峪村重新規劃,東西路兩條,硬化中心路面一條,長600米;南北街5條。
現在,家家有彩電,戶戶通電話,人們的生活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目前,勤勞樸實善良的上陳家峪村人民,正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描繪著更加美好的宏偉藍圖。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