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塞鐵路再展“一帶一路”工筆作
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到精耕細作的“工筆畫”,隨著“一帶一路”向高質量、高標準和高水平的方向持續邁進,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中所獲成就,向世界詮釋了中國為實現“山海同一卷”的執著追求,而這種“以行動述誠意”的表現方式,也彰顯出中國為致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日前,隨著匈塞鐵路塞爾維亞境內貝爾格萊德至諾維薩德段開通運營,這也標志著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匈塞鐵路取得重大進展。而作為中國鐵路技術裝備與歐盟鐵路互聯互通技術規范對接的首個項目,透過匈塞鐵路的341.7公里全長,也再次向世界展示出中國鐵路標準“走出去”的海外適應性。
正如,此次開通的貝諾段,在面對地下水位高所對路基鋪設帶來的影響,中國成功完成其由“單軌”向客貨共線雙線電氣化的改造項目,列車最高運行時速也由原來的40至50公里提升至200公里,將塞爾維亞第一大城市貝爾格萊德至第二大城市諾維薩德間的運行時間由90分鐘壓縮至30分鐘。
為夢想插上翅膀,為未來注入希望。“我只能想象,當貝爾格萊德的學生能夠前往諾維薩德的大學時,它將對生活質量產生多大影響。這是新的塞爾維亞。”塞爾維亞總理布爾納比奇在匈塞鐵路貝諾段開通儀式上的這句話,道出了她的激動之情,也為“一帶一路”建設增添了注釋。
一條鐵路為一個國家帶來的變化,折射著“一帶一路”對世界產生的影響。正如近年來,中歐班列作為國際陸路運輸的新型組織方式,已成為“一帶一路”倡議扎實落地的典范。在拉近中國與歐洲和世界各國的時空距離同時,所經之處新的物流、工業、商貿中心拔地而起,成千上萬的就業機會向國際市場釋放,其為世界經濟不斷輸送著新鮮血液,也為國內市場打開了新大門。
可以說,中國鐵路之所以能夠走出國門,走向歐洲,走向世界,蘊含著世界對于中國發展的驚嘆、對于中國追求引發的共鳴。而作為中國鐵路跨進歐洲大門的第一步,匈塞鐵路的成功建設,也必將讓“中國聲音”更好的向世界傳遞,讓中國鐵路繼續承載著“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為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做出更多貢獻。(宋文強)
- 6-23· 下個月鐵路實行新運行圖,有這些變化!
- 12-29· 拓展“鐵路版圖”,勾勒交通強國“發展畫卷”
- 12-26· 新成昆鐵路12月26日全線貫通運營 成都至昆明最快7.5小時可達 車票已開售
- 12-26· 匈塞鐵路匈牙利段建設順利
- 12-26· 長三角鐵路貨運單日裝車年內11次刷新紀錄
- 12-26· 浩吉鐵路萬噸重載列車累計開行突破八百列
- 12-22· 中老鐵路為沿線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 12-22· 格庫鐵路開通兩年有力服務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 12-15· 鐵路貨運高位運行助推經濟發展
- 12-15· 國家鐵路1至11月份發送貨物35.71億噸 同比增長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