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快遞的另一面:“城市之王”的農村生意
2014年年初,國家郵政局正式提出和立項了三大工程——快遞下鄉、快遞西進、快遞向外,統稱為“三向”。下鄉和西進均面向農村,目的是引導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在縣級市完善服務網絡,加快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網絡布局和設施建設。
事實證明,這場轟轟烈烈的快遞下鄉和西進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且影響深遠。
工程立項的當年,我國農村快遞網點就發展到近5萬個,鄉鎮覆蓋率提高到50%以上。也是在這一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140億件,躍居世界第一;其中農村快遞市場產生的包裹量超過20億件,占比14%。
三年后的2017年,快遞服務網點鄉鎮覆蓋率再創新高,達到87%(最新數據已經超過90%),農村地區收投快件量也突破100億件大關,在全國快遞業務總量中的占比超過25%。也就是說,每四件快遞中,至少有一件來自或者流向農村。
廣闊天地,大有所為。
具體到“上山下鄉”的快遞企業,亦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如順豐。
借勢布局農村
“快遞下鄉”工程提出的當年,2014年5月,順豐鼓勵員工去華中、華西、華北部分鄉鎮創業。
在國家有組織引導,行業集體下沉的大勢下,此舉也被認為是順豐思考如何將服務網絡延伸到農村的創造性探索。之后,包括德邦、宅急送等在內的老牌直營快遞,都參考借鑒了該模式,結合自身的特點深化網絡密度。
借勢轉向,順豐包圍農村的戰略自此發端。
2016年,資本注入后強力支持下,除了繼續加固城市網絡和中高端快遞市場的護城河,包圍農村的計劃也一步沒有耽擱。
這年9月13日,順豐宣布與中國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其電商平臺供銷e家在農產品物流服務、縣域物流體系合作、倉儲物流建設與管理輸出、特色農產品電商銷售、農村電商物流能力培訓、物流金融服務等方面展開合作。
打造出供銷社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的無縫結合,讓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同享“當日達”與“次日達”等物流服務。
回顧順豐的農村戰略,這種“內生外延”的打法在伙伴計劃和牽手供銷e社的合作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在這兩者之間,為了解決偏遠地區在運輸時效、派送速度以及服務體驗上的諸多痛點,順豐同時還押注了另一個更為大膽的計劃——2015年起,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正式組建無人機團隊,直指山區、丘陵、海島等偏遠農村和特殊場景。
天網地網“雙管齊下”,在打通農村渠道、合圍之勢形成一定規模后,順豐另一個更為關鍵的布局也悄悄拉開大幕。
嵌入產業鏈
在順豐看來,打通渠道,走進農村跟老鄉們打成一片,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一步才是核心——把自己變成“村里人”,融入農村產業生態。
這是順豐區別于其他快遞下鄉的最大的不同。
2008年5月,山東煙臺的一位果農上門詢問順豐小哥:能不能快遞櫻桃?
5個月后的陽澄湖邊,一位蟹農也咨詢了同樣的問題:大閘蟹能不能寄?
好在兩位小哥沒有拒收。
順豐也從這兩單“送上門”的生意里嗅到了巨大的商機,并以此為切入,圍繞區域性農產品做起文章。從時效設計到運力保障,從包裝設計到售后服務,再到入駐田間地頭、推行原產地直發…流程越做越細,盤子也越滾越大。
這種態勢,伴隨著2014年“快遞下鄉”工程的利好推動,徹底迎來爆發。
櫻桃寄遞延伸出了桃子、橙子、荔枝、枸杞、芒果、柚子等鮮果項目;大閘蟹寄遞延伸出查干魚、牛羊肉等生鮮買賣。
一次寄遞演變成一個產品,一個產品又豐富成一套行業解決方案。
圍繞鮮花、水產、水果、肉類等若干生鮮子行業,聚焦行業客戶需求,制定集銷售、物流、金融、數據、科技、品牌等于一體的行業綜合解決方案。助力上游產地端將商品快速分銷至全國各地;在擴大銷路和品牌提升方面,順豐控股通過整合內外部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助力農戶和農業企業擴大銷路,并開展智慧營銷,協助地方政府打造生鮮農產品的知名度,驅動行業升級。
順豐2018年半年度報告中的這段話,很好的概括了順豐進軍農村的市場策略,嵌入農業產業鏈的思路已經非常明朗。
這個時候的順豐,業務通達全國336個地級市,城市覆蓋率99%;2727個縣區級城市,縣級覆蓋率達94%。
渠道為基,產業為石,順豐包圍農村成效漸顯。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7年快遞市場監管報告顯示:
快遞服務現代農業業務量超百萬件的項目在2017年達到69個(其中業務量超千萬件項目9個),實現業務量約3.45億件,業務收入約37億元,帶動農業總產值441.7億元,形成了駐村設點、集中收寄、直配專線、融合發展和供應鏈等五種主要服務模式。
無一例外:上述提到的項目中,到處都能看到順豐小哥忙碌的身影。
8月28日,一個極具樣板價值的標志性事件順勢而生——因為一顆柚子,順豐和梅州市人民政府達成全面合作。
結合順豐在運力、渠道、科技、市場、信息等全鏈條優勢,雙方表示將有計劃、分步驟,打造具有梅州特色的“智慧農業+智慧物流”,以“產、銷、運”三位一體合作模式,完善物流布局配套建設,構建一二三產融合,上中下游一體,產供銷互促的完整產業體系。
問道梅州柚
梅州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數據顯示,2017年以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占梅州市GDP的19%,遠高全省4%的占比水平。主要農作物方面,除了糧食類作物,種值面積和產量最大的就是水果,其中又以“梅縣金柚”“大埔蜜柚”知名度最高。
順豐和梅州市政府的合作,就是以柚子產業為切入。
梅州市人民政府,在政策、通行等方面為順豐提供相關配套資源和便利;順豐則在運力、渠道、科技、市場、信息等方面具備全鏈條優勢,打造具有梅州特色的“智慧農業+智慧物流”體系,以“產、銷、運”三位一體合作模式,完善物流布局配套建設,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生態系統的優化。
前幾天(11月9日),一場高規格的梅州柚產業發展專家問策會在梅州舉行。順豐與梅州市政府的合作被作為成功案例在會上進行了專題分享。
總結來看,梅州項目之所以能成為順豐嵌入農業產業鏈的標桿,離不開以下四個因素——
1.網絡為王:構建了“市-縣-鎮-村”四位一體的快速收儲轉運硬件體系。
截至目前,順豐已經在梅州全市建成3個縣級預處理中心、254個鎮級集散平臺,22臺分撥設備,全面合作打通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通道。
有了這個保障,“梅州柚”往珠三角流向,順豐將行業的時效從3天提升到1-2天。
運轉效率更是翻倍。以9月11日這一天為例,當天順豐發車量逾100輛,很多梅州柚重點產區鄉鎮的順豐運力提升累計達50倍。
2.標準先行:順豐在原有的“地標”基礎上,補充了流通端果品分級標準及運輸端包裝、運輸等標準內容,然后協同梅州市農業局、農業品類專家聯合制定包含種植、品控、運輸全流程的“品類全供應鏈行業標準”體系。
目前梅州柚產業已經建立起了“協會制定標準-企業組織標準-農戶執行標準”三位一體的行業組織構架和社會化產銷分工體系,標準內容覆蓋了柚子產前、產中、產后與流通等四大環節。
有了完善的標準體系,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產品細化和品牌溢價。
據梅州市柚子協會統計,順豐入駐后,全市禮品柚、定制柚等高端柚呈現“量價齊升”,僅蜜柚一項就增值約1.65億元。其中高端柚的比例由2013年的為2%增長到2018年的10%,高端柚的平均銷售價格也由2013年的2.67 元/斤提高到2018年的4.05元/斤。
3.商貿賦能:在“運出去”的基礎上,順豐與梅州市政府共同打造了一套“產出來+銷出去+運出去”的全鏈條商貿體系。
除了多路徑、個性化的品牌塑造與營銷,順豐有梅州柚商流渠道的賦能和變現立竿見影。
一是順豐自有的豐系渠道,包括順豐大當家、豐e足食(無人貨架)、豐巢(智能快遞柜平臺)、順豐優選(電商平臺)等;二是非豐系渠道,通過產銷撮合模式,牽線中高端銷售渠道,實現品牌溢價轉現。
4.技術滲透:進行智慧農業試點,在農業產業園建立標準化生產、投入品監管、流通、銷售、技術服務等一體化的管理體系。
依托順豐旗下豐農科技平臺,產端層面,利用智慧農業體系進行環境數據和生產數據采集與分析,結合專家指導,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運作方式,減少人工干預,提升作業規范;銷端層面,針對梅州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缺少品牌運維、運輸難度大等供應鏈痛點,幫助客戶刻畫用戶畫像、分析消費偏好、定位客群。
同時,豐農科技還根據用戶需求,運用大數據處理,為政府、農戶、銷售平臺、消費者提供行業管控、農業種植、農產品銷售、產品溯源、優化供應鏈解決方案等多種依托于“科技驅動”基礎上的農業智能化建設服務。
以上四點就是順豐帶給我們的啟示。
從借勢“快遞下鄉”轉投農村,到“嵌入產業鏈”扶農助農,順豐“包圍農村”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不停地探索、創新,甚至不惜試錯之后的經年積累之作。
于順豐,繼城市之后,又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再次取得領先優勢;于其他快遞,有了順豐的經驗,未來也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3-17· 首個城市超級智能體落地武夷山 解鎖智慧城市新高度
- 3-3·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
- 2-24· 農業農村部:元宵節“菜籃子”產品供給有保障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2-2· 推動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 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1-7· 讓城市地下空間用得上、用得好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