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出爐
記者4月7日獲悉,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北部灣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在優化城市群空間格局、推動交通設施互聯互通、促進產業高水平分工協作等方面提出35項具體內容。明確到2025年,北部灣城市群進一步發展壯大,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一體化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生態環境優美、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良的藍色海灣城市群初步建成。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區域性國際影響力的品質一流的藍色海灣城市群。
方案顯示,北部灣城市群地跨廣西、廣東、海南三省區,背靠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格局和國家對外開放大局中具有獨特地位。“十四五”時期,北部灣城市群戰略地位更加凸顯,必須更加積極主動作為,努力發展壯大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接續動力源。
根據方案,北部灣城市群建設將做強“一核一圈”。增強南寧發展能級,推進高端要素集聚,強化國際合作、金融服務、信息交流、創新創業等功能,構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門戶樞紐和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提高面向東盟的輻射能級。培育現代化都市圈,促進南寧與欽州、防城港、北海深度同城化發展,推動都市圈內交通有效銜接,打造1小時通勤圈,加強產業園區和科研平臺合作共建,促進教育醫療資源共享,打造北部灣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支撐。
交通設施互聯互通方面,打造北部灣現代化港口群。加快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編制完成北部灣港口總體規劃。暢通陸海運輸大通道,擴能北向運輸通道,建成貴陽至南寧高鐵,改造升級G75蘭海高速公路。研究建設平陸運河,連通西江與北部灣,開辟江海聯運新通道。
同時,促進產業高水平分工協作。完善城市群統一的承接產業轉移政策,支持建立聯合招商、共同開發、利益共享的產業合作發展機制。承接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品加工業、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推進“兩灣”產業融合發展先行試驗區(廣西·玉林)、粵瓊(徐聞)特別合作區、湛江—北海粵桂北部灣經濟合作區等建設。
- 3-17· 首個城市超級智能體落地武夷山 解鎖智慧城市新高度
- 3-3·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
- 11-7· 讓城市地下空間用得上、用得好
- 10-14· 15城市將與中國移動等央企共建低空經濟生態圈
- 9-12· 未來城市社區雛形初現
- 8-15· 更新的城市 更美的生活——解鎖城市更新的“天津密碼”
- 8-5· 打造“城市大腦” 暢通“毛細血管”
- 7-25· 東北多城市間推出旅游計次票定期票
- 7-18· 重慶:城市更新讓老街區煥發新活力
- 6-13· 城市形象推介,從“我有什么”到“你獲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