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葛鎮位于豐南區中部,距區政府12.5千米。面積49.63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2009年)。轄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西葛各莊村。陡河、沙河、唐堿(廠)公路穿境而過,東鄰省道唐(唐)海公路。
【沿革】1953年5月屬二區葛各莊鄉、沙坨子鄉、東尖坨鄉、越支鄉,1958年8月屬宣莊公社,1961年設立西葛各莊公社,1984年改西葛各莊鄉,1992年3月改西葛鎮。1997年,面積49.1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西葛各莊、沙坨子、孟莊、劉各莊、李各莊、東葛和莊、蠻子坨、越支一村、越支二村、越支三村、越支四村、越支五村、越支六村、西尖坨、東尖坨15個行政村。1998年,東尖坨村分為4個村。
【代碼】130207105:~201東葛莊村 ~202越支一村 ~203越支二村 ~204越支三村 ~205越支四村 ~206越支五村 ~207越支六村 ~208劉各莊村 ~209李各莊村 ~210西葛莊村 ~211東尖坨一村 ~212東尖坨二村 ~213東尖坨三村 ~214東尖坨四村 ~215西尖坨村 ~216沙坨子村 ~217孟莊村 ~218蠻子坨村
【西葛各莊】8.3k㎡、3522人(統計時間不詳,下同)。明永樂二年(1404)建莊。山東棗林莊移民遷此定居,因土壤內含蛤蜊很多,村址又處于望海寺西部,故取諧音葛字稱村名大葛各莊,因與東葛各莊東西相對,后稱西葛各莊。1953年5月屬二區葛各莊鄉,1958年8月屬宣莊公社,1961年屬西葛各莊公社,1984年屬西葛各莊鄉,1992年3月屬西葛鎮。
【東葛各莊】2.6k㎡、1323人。明永樂年間建莊。山東移民來此定居,得村名小葛各莊,因與西葛各莊東西相對,后改名東葛各莊。沿革同上。
【劉各莊】1.83k㎡、549人。明永樂二年(1404)建莊。山東棗林莊劉氏詔遷此定居,故以姓氏得村名。沿革同上。
【沙坨子】2.7k㎡、1161人。明永樂二年(1404)建莊。山東棗林莊移民來此定居,因此地多沙坨,故以地形特征得村名沙坨子。1953年5月屬二區沙坨子鄉,1958年8月屬宣莊公社,1961年屬西葛各莊公社,1984年屬西葛各莊鄉,1992年3月屬西葛鎮。
【孟莊】3.99k㎡、1792人。明永樂二年(1404)建莊。山東棗林莊孟氏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村名孟家莊,后稱孟莊。沿革同上。
【李各莊】1.81k㎡、1108人。元至元二十七年(1367)建莊。李氏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村名。沿革同上。
【蠻子坨】1.89k㎡、996人。明永樂二年(1404)建莊。傳說山東棗林莊移民來此定居,因此地為一塊坨地,又有一南方人死于此地,因稱南方人為蠻子,得村名蠻子坨。1953年5月屬二區東尖坨鄉,1958年8月屬宣莊公社,1961年屬西葛各莊公社,1984年屬西葛各莊鄉,1992年3月屬西葛鎮。
【西尖坨】4.85k㎡、2456人。明永樂二年(1404)。山東移民來此定居,因村建于一塊尖形坨地西邊,故以地形特征得村名西尖坨。1953年5月屬二區東尖坨鄉,1958年8月屬宣莊公社,1961年屬西葛各莊公社,1984年屬西葛各莊鄉,1992年3月屬西葛鎮。
【東尖坨一村】1.71k㎡、1129人。【東尖坨二村】1.75k㎡、1086人。【東尖坨三村】1.92k㎡、1180人。【東尖坨四村】2.4k㎡、931人。明永樂二年(1404)山東移民來此定居,因村建于一塊尖形坨地東邊,故以地形特征得村名東尖坨。1998年分為4個村。
【越支一村】1.77k㎡、900人。【越支二村】2.28k㎡、971人。【越支三村】2.21k㎡、1143人。【越支四村】3.27k㎡、1016人。【越支五村】3.15k㎡、1113人。【越支六村】1.83k㎡、932人。元至元二年(1336)建莊。傳說因此地原為沿海灘地,有幾戶人家以熬鹽為生。后官府接管鹽業按月發給錢糧,因所得錢糧少,難以維持生活,月月超支,得村名越支莊,后稱越支。1961年分為6個生產大隊,1984年改村委會。1953年5月屬二區越支鄉,1958年8月屬宣莊公社,1961年屬西葛各莊公社,1984年屬西葛各莊鄉,1992年3月屬西葛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