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營鎮(zhèn)位于豐南區(qū)東北部,距區(qū)政府20千米,西距唐山市區(qū)10千米。面積131.4平方千米,人口4.56萬人(2009年)。轄61個行政村,鎮(zhèn)政府駐錢家營村。省道唐樂公路貫穿全境,東距京唐港75千米,距津唐高速(唐港高速)出口3千米。境內(nèi)有開灤煤礦錢家營礦。
【沿革】1953年5月屬七區(qū)錢營鄉(xiāng)、羅各莊鄉(xiāng)、草各莊鄉(xiāng)、李毫子莊鄉(xiāng)、太各莊鄉(xiāng)、南陽莊鄉(xiāng)、五里屯鄉(xiāng)、謝馬莊鄉(xiāng)。1958年8月設(shè)立錢營公社,1961年分設(shè)李毫子莊公社、五里屯公社。1984年改錢營鄉(xiāng)(1986年改錢營鎮(zhèn))、李毫子莊鄉(xiāng)、五里屯鄉(xiāng)。1992年11月,撤銷李毫子莊鄉(xiāng)、五里屯鄉(xiāng),并入錢營鎮(zhèn)。1997年,面積135.1平方千米,人口4.4萬,轄閆莊、北新莊、大張各莊、大陳莊、謝馬莊、驚馬林、王莊子、小營、小張各莊、王各莊、魯莊子、王官屯、羅各莊、西五里屯、中五里屯、東五里屯、碾子莊、嶺上莊、高各莊、學(xué)各莊、小屯、鄭各莊、林子里、前程各莊、后程各莊、畢各莊、后贊公莊、中贊公莊、前贊公莊、小贊公莊、新莊子、北陽莊、草各莊、任義莊、崔莊子、錢營、前南陽莊、中南陽莊、后南陽莊、后打弓莊、北苗莊、前打弓莊、史莊子、南苗莊、東黃莊、湯毫子莊、錢毫子莊、李毫子莊、劉莊子、陸毫子莊、徐街、中石各莊、前石各莊、太各莊、陸莊子、中北柳河、西北柳河、東北柳河、西橋北坨、東橋北坨、李莊子61個行政村。
【代碼】130207107:~201閻莊村 ~202草各莊村 ~203新莊子村 ~204小贊公莊村 ~205前贊公莊村 ~206中贊公莊村 ~207后贊公莊村 ~208崔莊子村 ~209北苗村 ~210南苗村 ~211黃各莊村 ~212錢營村 ~213北陽莊村 ~214學(xué)各莊村 ~215林子里村 ~216小屯村 ~217羅各莊村 ~218王各莊村 ~219嶺上村 ~220徐街村 ~221李莊子村 ~222任義莊村 ~223中南陽莊村 ~224驚馬林村 ~225謝馬莊村 ~226王官屯村 ~227魯莊子村 ~228北新莊子村 ~229小張各莊村 ~230碾子莊村 ~231高各莊村 ~232鄭各莊村 ~233東五里屯村 ~234中五里屯村 ~235西五里屯村 ~236李毫子村 ~237錢毫子村 ~238湯毫子村 ~239陸毫子村 ~240中石各莊村 ~241前石各莊村 ~242東北柳河村 ~243中北柳河村 ~244西北柳河村 ~245東橋北坨村 ~246西橋北坨村 ~247太各莊村 ~248陸莊子村 ~249劉莊子村 ~250史莊子村 ~251前打弓村 ~252后打弓村 ~253畢家莊村 ~254后程各莊村 ~255前程各莊村 ~256后南陽莊村 ~257前南陽莊村 ~258王莊子村 ~259小營村 ~260大張各莊村 ~261大陳莊村
【錢營】4.46k㎡、1353人(統(tǒng)計時間不詳,下同)。明永樂年間建莊。浙江錢塘江錢氏來此定居,以其姓氏得名錢家莊,1958年更名錢營。1953年5月屬七區(qū)錢營鄉(xiāng),1958年8月屬錢營公社,1984年屬錢營鄉(xiāng),1986年屬錢營鎮(zhèn)。
【閆莊】1.75k㎡、682人。明永樂十七年(1419)建莊。閻氏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閻家莊,1950年更名閻莊。沿革同上。
【學(xué)各莊】1.91k㎡、665人。明初建莊。山東學(xué)氏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學(xué)各莊。沿革同上。
【北陽莊】4.44k㎡、1653人。明永樂年間建莊。山東移民來此定居,因隔河南望有一南陽莊,故以其在北邊得名北陽莊。沿革同上。
【東黃莊】4.02k㎡、917人。明初建莊。山東黃氏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黃各莊,1982年更名東黃莊。沿革同上。
【王各莊】3.4k㎡、1072人。明初建莊。山東棗林莊王、張二姓來此定居,因王姓人多勢大,故得名王各莊。1953年5月屬七區(qū)謝馬莊鄉(xiāng),1958年8月屬錢營公社,1984年屬錢營鄉(xiāng),1986年屬錢營鎮(zhèn)。
【新莊子】3.1k㎡、1141人。明永樂年間建莊。山東棗林莊趙氏來此定居,因此地荒無人煙,得名新立莊,后稱新莊子。沿革同上。
【羅各莊】3.16k㎡、1000人。明初建莊。山東棗林莊羅氏來此定居,村以姓氏得名。1953年5月屬七區(qū)羅各莊鄉(xiāng),1958年8月屬錢營公社,1984年屬錢營鄉(xiāng),1986年屬錢營鎮(zhèn)。
【嶺上莊】3.93k㎡、1027人。明初建莊。山東棗林莊移民來此定居,因村建在沙嶺上,得名嶺上莊。沿革同上。
【小屯】1.3k㎡、385人。明初建莊。山東棗林莊移民來此定居,因人少村小,得名小屯。沿革同上。
【林子里】2.82k㎡、926人。明永樂二年(1404)建莊。山東移民來此定居,因村周圍樹木較多,故得名林子里。沿革同上。
【小贊公莊】0.96k㎡、416人。【中贊公莊】1.1k㎡、495人。【前贊公莊】1.9k㎡、776人。【后贊公莊】1.68k㎡、700人。明初建莊。山東移民來此定居,因此地最高處,地形似弓形大鉆,得名鉆弓莊,后更名贊公莊。1961年分為小、中、前、后4個生產(chǎn)大隊,1984年改村委會。1953年5月屬七區(qū)草各莊鄉(xiāng),1958年8月屬錢營公社,1984年屬錢營鄉(xiāng),1986年屬錢營鎮(zhèn)。
【草各莊】3.8k㎡、1593人。明初建莊。山東移民來此定居,因此地野草叢生,故得名草各莊。沿革同上。
【崔莊子】1.43k㎡、630人。明永樂二年(1404)建莊。山東棗林莊崔氏來此定居,以姓氏得名。沿革同上。
【北苗莊】2.18k㎡、744人。【南苗莊】2.23k㎡、657人。明初建莊。山東苗氏來此定居,得名苗家莊,后稱苗莊。沿革同上。
【李毫子莊】3.3k㎡、1181人。明初建莊。因此地遍地蒿草,故以姓氏和自然現(xiàn)象得名李蒿子莊,后稱李毫子莊。1953年5月屬七區(qū)李毫子莊鄉(xiāng),1958年8月屬錢營公社,1961年屬李毫子莊公社,1984年屬李毫子莊鄉(xiāng),1992年11月屬錢營鎮(zhèn)。
【錢毫子莊】2k㎡、648人。明永樂二年(1404)建莊。山東錢氏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錢毫子莊。沿革同上。
【湯毫子莊】2.3k㎡、969人。明初建莊。山東湯氏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湯家毫子莊,后稱湯毫子莊。沿革同上。
【陸毫子莊】1.4k㎡、455人。【徐街】0.5k㎡、169人。【中石各莊】1.7k㎡、565人。【前石各莊】2.6k㎡、848人。明永樂二年(1404)建莊。山東棗林莊移民來此定居,因村南有一石閣,得名石閣莊,后稱石各莊;其中陸毫子莊因長滿蒿子,取名陸蒿子莊,后改為陸毫子莊。沿革同上。
【東北柳河】0.7k㎡、352人。【中北柳河】2k㎡、661人。【西北柳河】1.8k㎡、643人。明初建莊。山東棗林莊移民來此定居,當(dāng)時村北有條河,河岸上柳樹繁多,故得名北柳河。1961年分為東、中、西3個生產(chǎn)大隊,1984年改村委會。沿革同上。
【李莊子】0.9k㎡、327人。明永樂初年建莊。山東棗林莊李氏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村名沿革同上。。
【東橋北坨】3.1k㎡、696人。【西橋北坨】2k㎡、540人。明永樂初年建莊。山東移民來此定居,因村南有座岳家河大橋,該村又建在坨上,得名北坨莊。又因村建在橋東面,更名東橋北坨莊,簡稱東橋北坨;而村建在坨西邊,更名西橋北坨莊,后稱西橋北坨。1953年5月屬七區(qū)太各莊鄉(xiāng),1958年8月屬錢營公社,1961年屬李毫子莊公社,1984年屬李毫子莊鄉(xiāng),1992年11月屬錢營鎮(zhèn)。
【太各莊】2.4k㎡、655人。明初建莊。原名泰各莊,后寫太各莊。1946年建豐南縣時,為縣政府駐地。沿革同上。
【陸莊子】2.3k㎡、748人。明初建莊。山東棗林莊六個姓氏的移民來此定居,得名陸家莊,后稱陸莊子。沿革同上。
【劉莊子】1.7k㎡、512人。明永樂二年(1404)建莊。山東劉氏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村名。沿革同上。
【史莊子】2.7k㎡、795人。明初建莊。山東棗林莊史姓來此定居,以姓氏得村名史家莊,后稱史莊子。沿革同上。
【前打弓莊】1.7k㎡、469人。明初建莊。山東棗林莊移民來此定居,因有人會打造弓箭,得名打弓莊。又因位于后打弓莊前面,更名前打弓莊。沿革同上。
【后打弓莊】2.6k㎡、638人。明初建莊。山東棗林莊移民來此定居,傳說因后生反抗官府打了公差,得名后打公莊。沿革同上。
【畢家莊】1.6k㎡、553人。明永樂年間建莊。山東畢氏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村名。1953年5月屬七區(qū)南陽莊鄉(xiāng),1958年8月屬錢營公社,1961年屬李毫子莊公社,1984年屬李毫子莊鄉(xiāng),1992年11月屬錢營鎮(zhèn)。
【后程各莊】1.6k㎡、477人。【前程各莊】2.5k㎡、791人。明初建莊。傳說山東移民來此定居,人們說這兒“成了莊”,得名成各莊,后稱程各莊。沿革同上。
【任義莊】0.7k㎡、287人。明初建莊。山東任氏來此定居,以姓氏得村名。沿革同上。
【前南陽莊】2.7k㎡、787人。【中南陽莊】1.2k㎡、327人。【后南陽莊】1.7k㎡、701人。明初建莊。山東移民來此定居,得村名南陽關(guān),后稱南陽莊。1961年設(shè)前、中、后3個生產(chǎn)大隊,1984年改村委會。沿革同上。
【王莊子】2.09k㎡、744人。明永樂二年(1404)建莊。山東王氏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村名。1953年5月屬七區(qū)謝馬莊鄉(xiāng),1958年8月屬錢營公社,1961年屬五里屯公社,1984年屬五里屯鄉(xiāng),1992年11月屬錢營鎮(zhèn)。
【北新莊】1.97k㎡、633人。明永樂二年(1404)建莊。周氏、李氏來此定居,以種菜為生,又是新村,得名菜新莊子,1948年后更名北新莊。沿革同上。
【大陳莊】1.5k㎡、834人。明永樂二年(1404)建莊。山東陳、趙二氏來此定居,因陳家人多勢眾,故以其姓氏得名大陳莊。沿革同上。
【大張各莊】2.2k㎡、890人。明初建莊。山東張、孟、趙氏來此定居,因張姓人多勢大,故以其姓氏得名大張莊,后稱大張各莊。沿革同上。
【謝馬莊】0.93k㎡、300人。明永樂初年建莊。山東馬氏來此定居,因原住戶姓謝,故以二者姓氏得名謝馬莊。沿革同上。
【驚馬林】0.31k㎡、204人。明永樂二年(1404)建莊。山東棗林莊謝、甘二氏來此定居,因村莊靠近樹林,傳說有驚馬跑過,故得名驚馬林。沿革同上。
【小營】1.68k㎡、519人。明永樂二年(1404)建莊。山東移民陳、崔二氏來此定居,因村小人少,得名小營莊,后稱小營。沿革同上。
【小張各莊】2.95k㎡、971人。明初建莊。張氏老大來此定居,因其年長,就以其姓氏得名張各莊,為與村北的大張各莊區(qū)別,后稱小張各莊。沿革同上。
【魯莊子】0.81k㎡、320人。明永樂二年(1404)建莊。山東棗林莊王氏來此定居,因原有魯姓是本村的土生戶,故以其姓氏得名魯莊子。沿革同上。
【王官屯】2.03k㎡、948人。明初建莊。山東袁氏來此定居,因王氏為本村坐地戶,看守王家墳,因墳地為官地,得名王官屯。1953年5月屬七區(qū)五里屯鄉(xiāng),1958年8月屬錢營公社,1961年屬五里屯公社,1984年屬五里屯鄉(xiāng),1992年11月屬錢營鎮(zhèn)。
【東五里屯】1.77k㎡、626人。【中五里屯】2.21k㎡、1085人。【西五里屯】1.56k㎡、699人。明初建莊。山東移民吳、關(guān)二氏來此定居.得村名吳關(guān)屯;后因該村與其它鄰村間距離均是五華里,更名五里屯。1961年分為東、中、西3個生產(chǎn)大隊,1984年改村委會。沿革同上。
【碾子莊】2.37k㎡、754人。明初建莊。傳說由山東向此地移民時,曾有一官員坐輦路過此地,并在此住了一夜,為了紀念這一天得名輦子莊,后更名碾子莊。沿革同上。
【鄭各莊】2.69k㎡、1206人。明初建莊。山東移民鄭、孫二氏來此定居,原村名為征各莊,后因鄭姓人多勢眾,更名為鄭各莊。沿革同上。
【高各莊】1.82k㎡、522人。明初建莊。山東棗林莊高氏來此定居,以姓氏得名高各莊。沿革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