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字沽鄉位于豐南城區南20千米處。北鄰黃各莊鎮,南連柳樹瞿阝鎮,東北與西葛鎮接壤,西與王蘭莊鎮相連。面積44.5平方千米,人口1.67萬人(2009年)。轄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尖字沽村。豐堿公路、胥澗線、唐曹高速公路過境。
【沿革】1953年屬三區望馬泊鄉、四區尖字沽鄉,1958年屬老鋪公社。1961年設立尖字沽公社,1984年改尖字沽鄉。1997年,面積44.3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尖字沽、望馬泊北街、望馬泊西街、望馬泊大街、上雙坨、下雙坨、雁翎莊、東河沽、蒲臺河9個行政村。
【代碼】130207203:~201雁翎莊村 ~202蒲臺河村 ~203東河沽村 ~204尖字沽村 ~205下雙坨村 ~206上雙坨村 ~207望馬泊大街村 ~208望馬泊西街村 ~209望馬泊北街村
【雁翎莊】2k㎡、2189人。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宣莊李氏、戟門閻氏分別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閻李莊。因在一定季節里大雁于此地落地脫毛,故改村名為雁翎莊。 1953年屬四區尖字沽鄉,1958年屬老鋪公社,1961年屬尖字沽公社,1984年屬尖字沽鄉。
【蒲臺河】4.94k㎡、1726人。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宣莊李氏來此定居,定居處為一蒲草臺,又靠近陡河,得名蒲臺河。沿革同上。
【東河沽】5.54k㎡、2444人。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董氏和谷氏分別來此定居,故以兩姓氏得村名董和谷,后諧音稱東河沽。沿革同上。
【尖字沽】10.51k㎡、2814人(統計時間不詳,下同)。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豐潤縣李氏先祖來此定居,因此草泊地名為尖字沽,以地名得村名。
【下雙坨】4.6k㎡、1887人。建于清嘉慶九年(1804年)。唐氏來此定居。因該處有兩塊坨地,村址建于下坨之上,得名下雙坨。1953年屬三區望馬泊鄉,1958年屬老鋪公社,1961年屬尖字沽公社,1984年屬尖字沽鄉。
【上雙坨】1k㎡、495人。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劉氏遷此立莊,該處上下有兩塊坨地,該村建于上坨地上,故取村名為上雙坨。沿革同上。
【望馬泊大街】7.23k㎡、2392人。【望馬泊西街】3.43k㎡、1254人。【望馬泊北街】2.47k㎡、934人。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原村名報德村。因此地是草泊,人們常來此放馬,后更名為望馬泊。1953年屬三區望馬泊鄉,1958年屬老鋪公社,1961年將該自然村分為3個生產大隊。1961年屬尖字沽公社。1984年改為村委會,屬尖字沽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