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地鎮位于豐南區北部,西距區政府8千米。面積50.25平方千米,人口2.88萬人(2009年)。轄3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稻地村。唐津高速、205國道、唐柏公路過境。
【沿革】相傳稻地鎮建于金明昌元年(南宋紹熙元年,1190年),古為“京東四大名鎮”之一。金元時廣開稻田,“稻地”由此得名。清初為灤州稻地鎮。1948年并入豐南縣。1953年屬八區稻地鎮、孫家樓鄉、邊莊子鄉、付莊鄉、一區高莊子鄉,八區劉唐保莊鄉、六區井屯鄉、深港鄉。1958年8月設立稻地公社,1961年分設劉唐保莊公社。1984年7月改稻地鄉(同年10月改稻地鎮)、劉唐保鄉。1988年8月劉唐保鄉并入稻地鎮。1997年,面積50.3平方千米,人口2.8萬,轄稻地二村、稻地橋西、稻地橋東、稻地西門外、孫家樓、傅家坨、西大夫坨、東大夫坨、安機寨中街、安機寨前街、安機寨北街、北嶺、邊莊子、喻莊子、重廣奄、楊莊子、相莊子、龍鳳莊、竇家莊、景莊子、胡家莊、尚德莊、大公莊、李新莊、劉唐保莊東街、東唐保莊西街、劉唐保莊北街、劉唐保莊中街、傅莊前街、傅莊中街、傅莊腰街、傅莊北街、范莊、張福莊、霍莊、王莊、天莊37個行政村。
【代碼】130207102:~201龍鳳莊村 ~202邊莊子村 ~203北嶺村 ~204竇家莊村 ~205喻莊子村 ~206東大夫坨村 ~207西大夫坨村 ~208傅家坨村 ~209孫家樓村 ~210安機寨北街村 ~211安機寨中街村 ~212安機寨前街村 ~213重廣庵村 ~214楊莊子村 ~215相莊子村 ~216西門外村 ~217稻地二村 ~218橋東村 ~219橋西村 ~220景莊子村 ~221尚德村 ~222范莊村 ~223傅莊北街村 ~224傅莊腰街村 ~225傅莊中街村 ~226傅莊前街村 ~227于莊村 ~228王莊村 ~229霍莊村 ~230大公莊村 ~231李新莊村 ~232胡莊村 ~233劉唐保東街村 ~234劉唐保中街村 ~235劉唐保西街村 ~236劉唐保北街村 ~237張福莊村
【稻地西門外】0.8k㎡、721人(統計時間不詳,下同)!镜镜囟濉1.5k㎡、1450人!镜镜貥蛭鳌1.5k㎡、1190人!镜镜貥驏|】1k㎡、1058人。金明昌元年(公元1190)建莊。因此地屬沿海沼澤地,曾開發種植水稻,得名稻地。1961年將分成4個生產大隊,1984年改村委會。1953年屬八區孫家樓鄉,1958年8月屬稻地公社;1984年7月屬稻地鄉,10月屬稻地鎮。
【孫家樓】0.6k㎡、401人。明代。以姓氏和地理特征孫氏來此定居,因當時村西有樓閣建筑,而得村名孫家樓。沿革同上。
【付家坨】0.5k㎡、605人。明代以前。因此地為稻地村某財主之場房坨地,騾馬成群,柴糧豐富,得村名富家坨,后取諧音稱付家坨。沿革同上。
【東大夫坨】1k㎡、741人!疚鞔蠓蜊纭1.3k㎡、1077人。明代以前。為取吉利,村又建于坨地,得村名大福坨。后村分為東西兩村,得名東西大福坨,后取諧音稱東西大夫坨。沿革同上。
【安機寨北街】0.4k㎡、657人!景矙C寨中街】1.1k㎡、931人。【安機寨前街】1.2k㎡、333人。明代。河南移民來此定居,因各戶均以織布為生,均設織布機,得村名安機寨。1961年分成3個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村委會。沿革同上。
【重廣庵】0.44k㎡、499人。明初。稻地移民來此定居,因此地有一座重家的廣月庵廟宇,得名重家庵子,后稱重廣庵。1953年5月屬一區高莊子鄉,1958年屬稻地公社,1984年屬稻地鄉,10月屬稻地鎮。
【楊莊子】1k㎡、633人。明代。楊氏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村名楊家莊,后稱楊莊子。1953年屬八區稻地鎮,1958年8月屬稻地公社,1984年7月屬稻地鄉,10月屬稻地鎮。
【相莊子】1k㎡、754人。明代。張氏由稻地來此定居,開墾稻田,以鋪為名叫張家窩鋪,后相氏又遷入定居,故以姓氏得名相家莊,后稱相莊子。沿革同上。
【龍鳳莊】1.2k㎡、1132人。明永樂二年(1404)建莊。山東棗林莊移民來此定居,傳說建村時喜鵲與蛇相斗(俗稱蛇為小龍,鵲為鳳),為取吉利,得村名龍鳳莊。沿革同上。
【景莊子】0.4k㎡、402人。明代以前。景氏先祖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村名景家莊,后稱景莊子。沿革同上。
【尚德村】1.2k㎡、553人。明初。傳說有人移民此地,后有官員私訪到此,認為村人品德好,得村名尚德村。沿革同上。
【邊莊子】1.5k㎡、1046人。明代。邊氏來此定居,得名邊家莊,后稱邊莊子。1953年5月屬八區邊莊子鄉,1958年8月屬稻地公社,1984年7月屬稻地鎮。
【竇家莊】0.8k㎡、579人。明代。女姓竇氏來引招婿定居,得村名竇家莊。沿革同上。
【北嶺】1k㎡、557人。明初。邊氏由邊家莊來此定居,此地原是天然土嶺,得村名北嶺莊,后稱北嶺。沿革同上。
【喻莊子】0.7k㎡、747人。明代以前。喻氏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村名喻家莊,解放后稱喻莊子。沿革同上。
【付莊北街】1k㎡、710人!靖肚f中街】0.9k㎡、558人。【付莊腰街】1k㎡、506人!靖肚f前街】0.85k㎡、429人。明代以前。付氏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付家莊,后稱付莊。1961年將付莊分為4個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村委會。1953年屬八區付莊鄉,1958年8月屬稻地公社,1984年7月屬稻地鄉,10月屬稻地鎮。
【范莊】2.3k㎡、1863人。明永樂二年(1404)。范氏先祖由山東棗林莊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村名范家莊,后稱范莊。沿革同上。
【劉唐保莊東街】1.4k㎡、832人。【劉唐保莊中街】1.1k㎡、512人。【劉唐保莊西街】1.7k㎡、538人!緞⑻票Gf北街】1.3k㎡、487人。明永樂年間建莊。過去有劉氏來占產立莊,取村名劉家莊。因劉家用土挖了蘇家的墳地,劉家被告要遭殺害,劉去京都找到唐官人幫助,保下劉家性命,故改稱村名為劉唐保莊。1961年將該莊分成4個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村委會。1953年5月屬八區劉唐保莊鄉,1958年屬稻地公社,1961年改劉唐保莊公社,1984年改劉唐保鄉,1988年8月屬稻地鎮。
【大公莊】1.1k㎡、487人。金代建莊。有李氏父子到此定居,此地原有老公殿和和尚廟,取公尚兩字,得名公尚莊,后更名大公尚莊,簡稱大公莊。沿革同上。
【張福莊】0.7k㎡、356人。明永樂二年(1404)建莊。山東棗林莊張氏移民來此為鄰村看墳,后定居,取吉利得名張福莊。沿革同上。
【胡家莊】2k㎡、985人。金代建莊。胡氏到此定居,故以姓氏得村名胡家莊,后稱胡莊。1953年5月屬八區邊莊子鄉,1958年8月屬稻地公社,1961年屬劉唐保莊公社,1984年改劉唐保鄉,1988年8月屬稻地鎮。
【李新莊】1.2k㎡、444人。金代建莊。李氏由大公莊到此定居,得名公尚新莊子,后又以姓氏稱李新莊。1953年5月屬六區井屯鄉,1958年8月屬稻地公社,1961年屬劉唐保莊公社,1984年改劉唐保鄉,1988年8月屬稻地鎮。
【霍莊】1.2k㎡、626人。明永樂二年(1404)。傳說移民由山東棗林莊來此定居,為防戰爭得村名火莊,即火能化冰(兵),后更名霍家莊,稱霍莊。1953年5月屬六區深港鄉,1958年屬稻地公社,1961年屬劉唐保莊公社,1984年屬劉唐保鄉,1988年8月屬稻地鎮。
【于莊】2k㎡、1046人。明永樂二年(1404)。山東棗林莊于氏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村名于家莊,1961年后稱于莊。沿革同上。
【王莊】0.7k㎡、428人。明永樂二年(1404)。山東棗林莊王氏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村名王家莊,后稱王莊。沿革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