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樹瞿阝[quàn]鎮位于豐南區南部,距豐南城區24千米。面積105.3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2009年)。轄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柳樹瞿阝村。地處濱海平原,主要河流有大陡河、沙河、東排干、西排干。豐堿公路、河澗公路、邱柳公路過境。
【沿革】1953年屬四區柳樹瞿阝鄉、西河鄉、李富莊鄉、戟門鄉。1958年8月設立老鋪公社,1982年更名為柳樹酄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改鎮。1997年,面積103平方千米,人口2.5萬,轄柳樹瞿阝北、柳樹瞿阝東、柳樹瞿阝前、向陽、前進、勝利、東風、紅旗、紅星、永紅、夏新莊、韓家酄、劉德莊、三溝、老鋪、戟門、李富莊、廒里18個行政村。2005年,前進、東風、紅星合并設立西河一村,向陽、勝利合并設立西河二村,紅旗、永紅合并設立西河三村。
【代碼】130207110:~201柳樹瞿阝北村 ~202柳樹瞿阝前村 ~203柳樹瞿阝東村 ~204夏新莊村 ~205韓家瞿阝村 ~206李富莊村 ~207廒里村 ~208三溝村 ~209老鋪村 ~210戟門村 ~211劉德莊村 ~219西河一村 ~220西河二村 ~221西河三村
【柳樹瞿阝北村】6k㎡、1899人(統計時間不詳,下同)。【柳樹瞿阝前村】6k㎡、1649人。【柳樹瞿阝東村】8k㎡、2156人。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天津漢沽區高莊移民來此定居,以插柳樹條為界,占地立莊,得名柳樹瞿阝。1953年屬四區柳樹瞿阝鄉,1958年8月屬老鋪公社,1963年分為3個生產大隊,1982年屬柳樹瞿阝公社。1984年改村委會,1985年屬柳樹瞿阝鎮。
【夏新莊】1.8k㎡、2674人。建于清順治元年(1644年)。傳說因地勢低洼,又屬沿海地帶,北方人稱此地為“下地”,得名下新莊,后稱夏新莊。沿革同上。
【韓家瞿阝】1k㎡、1435人。建于清順治七年(1650年)。韓氏遷此定居,該地為低洼灘草圈與水圈地帶,以姓氏和地形特征取名韓家瞿阝。沿革同上。
【李富莊】3k㎡、2705人。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李氏遷此定居,因此地葦草甚多,生活富裕,故以姓氏得名李富莊。1953年屬四區李富莊鄉,1958年屬老鋪公社,1982年屬柳樹瞿阝公社,1985年屬柳樹瞿阝鎮。
【廒里】3.1k㎡、757人。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越支高明弟兄四人來此定居,因此地是海灘鹽地,以熬鹽為生,得名熬里莊,后取諧音為廒里。1953年屬四區戟門鄉,1958年8月屬老鋪公社,1982年屬柳樹瞿阝公社,1985年屬柳樹瞿阝鎮。
【三溝】1k㎡、494人。建于1968年。此地原是一片草泊,為生產管理劃分四塊,為一至四溝,戟門村部分村民遷至三溝定居生產,故以泊名稱村名為三溝。沿革同上。
【老鋪】3k㎡、1452人。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有名叫李洪深的在此看草泊,住鋪,因時間較長,稱該鋪為老鋪。后形成村落為老鋪莊,后簡稱老鋪。沿革同上。
【戟門】0.5k㎡、1657人。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傳說宣莊居民遷入此地,以租地和漁業為生.因沒有地產,村周圍土地受擠,故取村名擠門莊,后諧音稱戟門莊,又簡稱戟門。沿革同上。
【劉德莊】6k㎡、1266人。建于清順治元年(1644年)。有劉員外在朝遭滅門之罪,劉氏后代劉德被女傭人護救,逃亡此地定居立莊,故以姓氏取村名為劉德莊。沿革同上。
【西河一村】10k㎡、2924人。【西河二村】10k㎡、2746人。【西河三村】9k㎡、2932人。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村西有條淺河,傳說此河是通往北京之運河糧河,位于陡河西部,故得名西河店,簡稱西河。1953年屬四區西河鄉,1958年8月屬老鋪公社。1972年劃分為7個村。1984年屬西河鄉,1988年屬柳樹瞿阝鎮。2005年,前進、東風、紅星合并設立西河一村,向陽、勝利合并設立西河二村,紅旗、永紅合并設立西河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