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鋼城區里辛街道馮家莊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3002 | 身份證前6位:371203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里辛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馮家莊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馮家莊村位于萊城東南19公里處。東與南朱家莊相鄰,北面隔嶺與黃家洼村接壤,西接玥莊村,村南是國家重工業基地萊鋼廠區。北有韓萊公路貫穿東西,是一個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的新型農村。2002年全村總人口818人,267戶,耕地面積343.6畝。
據村碑記載:明朝初年,齊姓由陜西遷此建村,原名齊陽村。明正德年間馮姓遷此,后人丁興旺成為大戶,以馮姓為村名,改稱馮家莊。現村中有李、馮、任三姓,李姓居多。區、鎮、鄉等行政單位變革頻繁,但馮家莊村始終為里辛鎮所轄。
1973年,為了解決地少人多的矛盾,全村人民齊動手,移河造田,整修土地。共動用民工2.2萬余人次,挖掘了一條長1200米,寬30米的“新河”;壘堰造地,新建“良田”120余畝。至今,這片土地仍為全村的主要口糧田。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村人紛紛廣開財路,以求盡快發家致富。他們有的養雞,有的養豬,還有的釀酒。
樹莊西南面是近200畝的菜園小區。全村約有一半的人口在此勞作著。他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田園生活。該村自然條件特別適合種菜,一是土質肥沃,二是水源豐富,再加上該村有悠久的種菜史。所種蔬菜年年豐收。原來的舊村,有幾百間破草房亂七八糟不規則地排列著,街不成街,巷不成巷,整個村子破爛不堪。由于地勢低凹,雨季一到,臭水坑遍布全村,道路泥濘,房屋陰暗潮濕,而且汛期一到整個村莊就要受到洪水的嚴重威脅。每逢大雨,父老鄉親都提心吊膽,怕大水沖來而四處避難。因此搬遷村莊,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已是當務之急。村委一班人,在1983年利用3年時間,將舊村搬遷到地勢較高的北嶺,騰出舊村址近百余畝好地,進一步發展蔬菜生產。搬遷完后,又經過規劃、平整、挖溝、修路,終于整成了今天阡陌縱橫、土地平整的蔬菜基地。如今這里已是排排塑料大棚,一年四季均產各種蔬菜。僅依靠種菜一項,全村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
馮家莊村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這里的鐵礦石,含鐵量很高。1984年春天,村里就進行了全面開采。經過一番艱苦創業,當年開采礦石純收入達10多萬元。第二年又投資10萬元,新上兩部選礦機,鐵礦年產量達到了2萬噸,產值1000多萬元,利稅140多萬元,成了里的第一個骨干企業。以前鵓鴿崖的山上不起眼的白石頭,人們用來蓋房壘墻打地基用,近幾年隨著建筑裝飾業的發展,又被人們派上了大用場。現在由村民李榮強等人建起了一個大型石料加工廠,所產石粉遠銷各地,經濟收入可觀。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頭腦越來越靈活,致富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于1997年成立了擁有固定資產上千萬元的“振興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包括建筑、石料廠、鏈條廠、廢舊金屬收購站、膜板租賃站、生鐵冶煉廠、預制廠、空心磚廠、面磚廠等10多個村辦企業。另外還建起了與萊鋼等單位聯營的鋼渣處理廠、型軋鋼廠、乙炔氣廠、廢鋼加工廠和正在興建中的京華焊管廠。眾多企業的上馬,給馮家莊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入,僅投產的冶煉廠等,當年就創產值1000萬元,利稅100多萬元。
馮家莊人重視教育,村兩委一次投資30多萬元,建起了產一座高標準的教學樓,校內教學設施齊全,使馮家莊的孩子們有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馮家莊村兩委,注重集體福利事業的建設,2001年投資10多萬元,打了機井,安上了輸水管道,使全村人都用上了自來水。另外,從1992年起,65歲以上的老人,實行退休養老制,由村里發放養老金。對烈軍屬也給予一定補助。如今的馮家莊人,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教,人們真正過上了比城里人還舒心的日子。近年來,馮家莊多次被市、區評為“文明村”、“紅旗文明單位”,這些榮譽馮家莊人是當之無愧的。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全國與馮家莊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