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鋼城區里辛街道黃家洼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3002 | 身份證前6位:371203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里辛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黃家洼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黃家洼村位于萊城東南20公里、鎮政府駐地東3公里處。東臨焦家莊村,北靠大廟村,南接萊鋼。全村191戶,509口人,耕地面積935畝。
據《李氏譜》記載,明朝時村名“漿幫洼”;清朝康熙初年,李姓由任家洼遷此建村。因址在黃粘土質洼地而得名,后改為黃家洼。現村中李姓人口占全村人口的90%以上。
黃家洼村地處丘嶺,山青水秀,環境優美。棋山河從村南穿過,向西流經鄭王莊,匯入汶河。柏油路沿河東至馬泉,西至萊城,交通十分方便。
新中國建立后,特別是70年代,村民們發憤圖強,決心改造舊山河。1974年顏莊人民公社包村組進駐該村,發動本管區上千人上陣,用肩挑、人抬、小車推,硬是從南嶺腳下開挖了一條長約1000米、寬20多米的河道,取直了彎曲的河道。新擴土地200多畝,并打機井多眼,修水渠3000多米,使原先的河灘荒地變成了穩產、高產田。
為了開辟耕地資源,1976年至1980年舊村搬遷,在原村址騰出了100多畝好地。人們在這里建起了溫室大棚。為了解決村民吃水難的問題,村委于1988年在嶺下打大口井一眼,修建了一個直徑8米的水池,鋪設了自來水管5000米,機電配套,使家家戶戶吃上了自來水,從此結束了村民們用肩挑水的歷史”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富民政策激發了村民的致富熱情。黃家洼村靠近萊鋼,交通方便,這給村民發展經濟創造了條件。村小人少,但能工巧匠卻不少,現有近百人在萊鋼干起了建筑、維修、裝飾等行業。另外村中建有1處預制廠,1處養雞場,3處經銷部,1處冰糕批發部,2處車輛維修部,村里的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在村內有汽車3輛(跑運輸),24馬力拖拉機2輛,還有12馬力拖拉機、三輪車等若干輛。村民李呈義1994年靠承包本村磚廠賺來的錢購買了“上海50”拖拉機1臺、“兗州30”拖拉機1臺,配套小麥聯合收割機2部,及旋耕犁、四鏵鋤等,第一個干起了農機服務行業。為村內村外收小麥,耕土地,大大方便了村民的搶收搶種,同時,他也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靠山吃山”,黃家洼村重視改變山區面貌,大力發展山區經濟。
自1987年以來,村委發動群眾植桑養蠶,共植桑近百畝,發展養蠶戶40多戶,戶均收入每年都在千元以上。村里把2000畝沙嶺地按片承包到戶,村民在這里栽植桃樹近萬棵。村民李文和承包的3畝地,植中華壽桃300株,現已果實累累,年收入可達萬元。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全村為社會輸送了86名大中專學生’現已有3人考取研究生。2001年在萊蕪四中學習的李華,參加全國數學奧林匹克聯賽,榮獲全國一等獎,被山大免試入取。
黃家洼村正以新的觀念、新的姿態、新的步伐,為建設一個更加文明、富裕、美麗的新山村而努力奮斗。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