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花綻放“山之南” 湖北開創產業援藏新模式
“在公司的幫助下,我不僅提升了業務水平,還懂得了更多民族團結的道理。”這是華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安全部部長扎西的感受。
這位藏族同胞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扎西說,公司成就了他的事業,讓他有經濟實力建新房、買新車,他對此很感激。
在西藏山南,湖北援藏產業帶動眾多“扎西”轉觀念、學技能,走上勤勞致富之路。
自1994年黨中央作出對口支援西藏的重大決策部署以來,湖北將產業援藏置于援藏工作的頭等地位,探索富民強邊的產業援藏新路徑。
9月4日至6日,湖北省黨政代表團赴西藏學習考察。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對湖北產業援藏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與高度評價。
湖北累計實施援藏項目704個
從湖之北到山之南,鄂藏攜手共進。
30年來,湖北堅持將己之所有與當地所需相結合,將己之所長與西藏獨特資源相結合,把發展產業作為對口援藏的強基之策,構建高質量援藏工作格局。一方面,作為全國為數不多擁有41個工業門類的省份,湖北能根據西藏發展需求填補相應空白;另一方面,湖北在某些領域、某些行業,通過結合西藏獨特資源,有希望打造出高端產業集群。
30年來,湖北累計實施援藏項目704個,援助資金物資共計48.6億元,推動山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19年,湖北省出臺《關于全面加強湖北產業援藏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按照“全要素、全鏈條、全地域”的思路謀劃產業項目,引導和支持湖北企業在山南投資興業,推動湖北產業優勢和山南資源優勢深度融合。為此,湖北省援藏工作隊嚴格把關產業項目:要為當地所需,能起到強鏈、補鏈、延鏈作用;企業要具有強大生命力,確保落地生根;企業家要有扎根西藏、服務西藏的強烈意愿。
山南市發改委原受援辦負責人阿珍說:“湖北省援藏工作隊深入調研山南當地資源稟賦和發展需求,精準把握產業發展方向,確保了產業援藏項目花開滿園。”
截至目前,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先后簽約項目50余個,總金額超過160億元,創歷史紀錄,位居對口支援山南三省份中的首位,涉及信息化、商業綜合體、新能源、電子商務、農林業等多個領域。
開創產業援藏“華新模式”“宏農模式”
2002年,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響應號召,成為第一家奔赴高原的湖北企業。
從成立華新水泥西藏公司到成立西藏日喀則高新雪蓮水泥有限公司,從年產水泥30萬噸到550萬噸……20年來,華新水泥的西藏事業蓬勃發展,實現援藏模式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開創了聞名全國的產業援藏“華新模式”。
截至2023年12月底,華新水泥在西藏銷售水泥3179.37萬噸,累計實現工業產值182.44億元,向當地上繳稅收22.02億元。山南市桑日縣在華新水泥的帶動下一躍成為西藏“十大保障縣”之一。
華新水泥在當地招收員工近800人,通過帶動運輸、服務等配套產業發展,間接促成萬余群眾奔向小康。
除了“華新模式”,湖北產業援藏還開創了“宏農模式”。
2020年以前,西藏市場上85%的雞蛋來自內地,價格高還不新鮮。這一年,西藏宏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克服一系列不利因素,把藏區雞苗存活率、產蛋率從不到60%,分別提升至97%、96%以上,創下了全球規模化蛋雞養殖海拔最高、成活率最高等紀錄。
公司董事長張宏林說:“西藏宏農生產的高原蛋富含硒、鋅等微量元素,可以生吃。”
今年底,總投資8.5億元的200萬羽全智能化藏雞產業園項目全部投產后,西藏將實現鮮蛋100%自給自足。
為帶動周邊村民致富,西藏宏農推出“宏農簡化蛋雞養殖模式”,雞苗養到90天后發放給村民養殖,公司回收雞蛋和老母雞。張宏林說,據估算,一個家庭如果養殖5000只雞,一年凈利潤可達15萬元。
產業拉動經濟,促進民族團結。2021年,西藏宏農技術員陳凡和藏族員工白瑪噶珍喜結良緣,白瑪噶珍的母親在婚禮上說:“漢族和藏族是一個母親的兩個女兒,陳凡和白瑪噶珍的結合是親上加親。”如今,他們已有了一個兩歲的掌上明珠。
一系列援藏產業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促進各民族廣泛交流,極大提升了西藏各族同胞的獲得感、幸福感。
山南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領隊王云清說:“湖北產業援藏很好地將政治、經濟、社會、民生有機統一起來。”
阿珍則認為,湖北在產業援藏過程中不斷創新援藏模式,不僅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同時也為其他省市的援藏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
如今,湖北產業援藏再次提質增效,注重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不斷豐富產業援藏“湖北模式”更深刻的內涵。
高原益生菌項目有望打破國際壟斷
西藏產業基礎薄弱,如何才能發展出具有高原特色的新質生產力?湖北安琪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給出了答案。
8月19日,湖北省首個科技援藏成果轉化落地項目——西藏安琪珠峰高原益生菌項目投產。
這是盛開在山南市加查縣的又一朵鮮艷的“格桑花”!
3年前,安琪集團派出科研團隊,加入到湖北對口援藏行列。3年來,科研團隊克服高反,走進牧民家里收集乳制品,勇闖無人區追牦牛拾牛糞,開展一系列微生物資源普查收集、鑒定評價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科研團隊先后采集、保藏菌株超過1800株,申請專利30項。
還有好消息!經研究發現,在保藏菌株中,部分益生菌菌株具有產業化資質。2023年,國內益生菌市場規模達1400億元。
安琪集團敏銳地嗅到商機,迅速決斷:在山南成立西藏安琪珠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啟動高原益生菌項目。
目前,從關鍵菌株到生產工藝,西藏安琪珠峰已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有望打破國內益生菌市場長期被國際巨頭壟斷的局面。項目滿產達效后,預計可年產200噸高原益生菌凍干粉,實現年產值3億元以上,利稅1億元左右。
“科技支撐,是湖北產業援藏最鮮明的特征之一。”王云清如是說。
在全國范圍,湖北率先出臺省級科技援藏三年行動計劃,圍繞藏雞、益生菌等特色產業發展需要,組建兩家產業研究院和一家技術研究中心,推動省內10余家高校院所協同開展科研攻關,在西藏推廣新業務、新技術132項。
在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的不懈努力下,山南今年迎來更多高端項目:創博通航、西藏“雅江1號”人工智能先進計算中心、藏地蒼穹文旅項目……
其中,創博通航生產的一款重型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360公斤,能在大風、雨雪等極端環境下工作,在西藏擁有廣闊的應用場景。“雅江1號”項目,算力規模達到2000P(1P相當于每秒運算一千萬億次),致力于打造西藏乃至西南地區最大的算力中心。
“這將助力湖北產業援藏在高原盡快探索形成新質生產力。”王云清表示。
以“店小二”精神助力企業行穩致遠
“我的目標是把公司打造成西藏的知名企業。”西藏清匠電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楓梅說。
6年前,羅楓梅帶著先進的制氧技術來到西藏,由于誤判市場行情,導致共享吸氧項目非但沒能打開西藏市場,反而虧損了一大筆錢。性格要強的羅楓梅沒有打退堂鼓,而是聽從湖北省援藏工作隊的意見,轉換發展思路,在山南投資成立西藏清匠,生產、銷售專業的制氧設備。
隨著工廠正式建成投產,一臺臺制氧設備下線,似乎預示著羅楓梅的西藏事業開始走向正軌,不承想又一盆冷水潑來。西藏清匠生產的制氧機,無人問津。
“在寒冷的冬天,只有我一人賣棉襖,衣服單薄的人卻不愿購買,是因為價格太貴,還是對產品不了解?”反思后的羅楓梅決定,在當地群眾中選出200位代表,免費贈送他們制氧機。
痛點帶來需求,需求塑造市場。好產品很快帶來好口碑,再加上價格更實惠、售后全免費等優勢,一下子就把局面打開了。如今,西藏清匠已進入穩定發展階段,預計年生產總值可達1.7億元。
援藏考驗身體素質,更考驗精神意志。
“來西藏發展,必須要有企業家精神和民生情懷,把產業當作事業做,才能真正扎根當地、服務當地。”王云清說。
湖北省援藏工作隊的全體成員,都是湖北產業援藏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他們把大愛撒向邊疆熱土,把擔當刻在雪域高原,把忠誠融進祖國山河,主動承擔起“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職責,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
一個援藏產業,從落地生根到開花結果,短則三五年,長則七八年,湖北省援藏工作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
王云清說,站在新的起點上,湖北省援藏工作隊將繼續謀劃好產業援藏發展路徑:一方面支持現有援藏企業修好“內功”,通過延長上下游產業鏈條,形成產業生態。另一方面,著重引進科技型、結合西藏獨有資源和針對當地市場空白的企業,推動援藏產業在山南形成集群效應。
長江畔的黃鶴樓和雅魯藏布江邊的雍布拉康,將共同見證兩江人民深情交融、鄂藏兩地攜手發展更加美好的前景。
- 1-13· 瀏陽煙花綻放不一樣的“焰火經濟”
- 3-7· 綻放吧!“美麗經濟” 安徽各地文旅市場強勁復蘇
- 2-24· “強村富民”如何實現?浙江打出四套組合拳
- 11-25· 鏈接·共贏 | 第三屆亞歐國際運輸與物流合作論壇綻放蓉城
- 8-13· “解放征萬里,殼牌助無憂” ——解放&殼牌第三屆卡友達人大賽-快樂家庭賽綻放蓉城
- 11-26· 河南侯集“電商+物流”:小錦鯉“游”出富民大產業
- 9-25· 第二屆深國際物流創新發展論壇即將于10月12日綻放鵬城
- 9-12· “互聯網+物流 ”走上國際舞臺 中國式創新綻放G20
- 5-3· 鐵總與海爾聯手讓現代物流舞臺上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