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侯集“電商+物流”:小錦鯉“游”出富民大產業
一條條錦鯉在手機直播鏡頭前暢游嬉戲,任由顧客挑選。
每年這個時候,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侯集鎮的村民就會早早通過各種渠道為“雙十一”造勢,迎接這一銷售旺季。
侯集鎮位于伏牛山南麓,不沿海、不靠河,卻鱗次櫛比地排列著上百個碧綠色的“豆腐塊”魚塘。微風過處,鳥翔魚躍,碧波蕩漾。
20世紀80年代初,當地村民便開始了養魚事業。起初,村民們養殖的都是本地金魚。后來,隨著不斷引進國外優質錦鯉品種并積極培育本地特色雜交魚,侯集鎮的觀賞魚種類越來越多、市場越做越大。
現在,侯集鎮已成為中國主要的觀賞魚產地之一,該鎮的向寨村更是有“中國錦鯉之鄉”的美稱。
“我們這兒16個村,可以說是‘家家有魚塘、戶戶養錦鯉’,全鎮目前有約一萬畝水面,年產值能達到近八億元。”侯集鎮副鎮長羅文保說。
小小的錦鯉,不僅改變了當地村民只能下田種地“靠天吃飯”的營生,也使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吸引了一大批年輕人回鄉創業。
今年30歲的高坤在2012年大學畢業后便回到家鄉,成為侯集鎮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觀賞魚的“第一人”。一說起錦鯉,這個面相憨厚、平時有些不善言辭的年輕人,表情瞬間生動起來。
“家里之前就養魚,但都是批發,利潤也低,這幾年物流發展讓‘活體運輸’成為可能,我們也開始針對高端市場做線上零售。”高坤說,“對于那些高價錦鯉,客戶已經可以實現在線挑選、掃碼購買。”
時至今日,侯集鎮的觀賞魚養殖已成為農戶積極參與、政府大力支持的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
李長彥也是當地的養魚大戶,有一千余畝魚塘、300多個品種,每年能培育近六億尾魚苗,還幫助解決幾百位村民家門口就業的問題。他養殖的錦鯉售價最高的一條可達20余萬元。
“現在都賣到世界各地了,有英國的客戶經常來買,東南亞地區也有。”李長彥說,“我們也開始做電商、開直播,通過各個平臺往外銷售,每天都能賣出不少。”
在“電子商務+物流”一體化發展理念下,侯集鎮已構建起集觀賞魚養殖、捕撈、包裝、物流為一體的全生態產業鏈,電商扶貧成果顯著。
“我們鼓勵貧困戶開網店,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和聯系專家指導的方式來手把手教村民怎么開店、怎么運營,已經培訓了6期300余人。”羅文保說,“截至目前,觀賞魚養殖已經帶動268戶脫貧,全鎮貧困發生率降至0.9%。”
在豫西南的肥沃土地上,一方方碧綠的魚塘正孕育著鄉村振興的蓬勃力量,一尾尾美麗的錦鯉也“游”出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大產業。
“未來我就想多培育一些新的品種,讓我們這邊的魚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高坤說。
- 3-31· 數字產業去年完成業務收入35萬億元
- 3-17· 河南延長靈活就業人員2024年度養老保險繳費期限
- 3-17· 文旅產業如何變流量為“留量”
- 2-3· 河南多地開展新春房展活動 促進房地產市場回穩向好
- 1-2· 澳門產業結構顯著優化 非博彩業生產總值占比上升
- 1-2· 河南工會推出首位AI理論宣講員“豫小宣”
- 12-12· 河南今年“化債”限額已全部發行完畢
- 11-18· 河南周口:一個內陸城市何以通江達海
- 11-11· 低空產業“加速起飛” 預計明年民用無人機產業規模將超2000億元
- 11-7· 強產業 穩投資 促消費 天津生產消費一線走訪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