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創新“蓄勢賦能”新質生產力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鏈”上發力激活動能、前瞻布局未來產業……近年來,江西省堅持科技創新引領、人才支撐,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向“數”而興
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動力,江西多地以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據江西省發展改革委統計,2023年1至10月,江西省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營收8113.8億元,同比增長5.7%。各地聚焦主攻賽道布局發展數字經濟集聚區,遂川縣5G智能終端產業集聚區、崇仁輸變電智能裝備產業集聚區等13個集聚區數字產業營收超百億元。專業芯片、智慧能源等新賽道持續保持強勁增長,帶動太陽能電池產量增長164.6%、集成電路產量增長43.4%,鋰電池出口增長159.5%。
數實融合步伐進一步加快。上栗縣與通信運營商合作共建贛湘邊區域首家“贛湘云”計算中心,主動承接贛湘邊區域、中東部地區的數據存儲和算力服務,助推數字經濟、算力經濟的“賽道超車”。
“贛湘云”上線后,可讓上云企業生產經營效率提升35%、企業上云成本降低40%以上,并為贛湘邊區域24個縣(市、區)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培育壯大智能工廠、智慧景區、智慧物流等數字經濟新業態。
吉安縣緊抓“數字經濟+”這篇大文章,依托發展基礎較好和發展速度較快的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重點產業,加快人工智能、先進裝備、智能終端等產品高端化發展,深化智能工廠、數字車間等應用,推動單一企業數字化向產業鏈數字化的系統升級。
撫州東鄉區深入推動中小企業“萬企上云上平臺”專項活動,2023年以來,已完成上云企業合計588家,重點推進產品設計數字化、制造設備數字化、生產管理數字化,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速。
向“新”而興
新質生產力的“新”,其核心在于科技創新。江西把科技創新作為驅動發展的第一動力,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基礎上,繼續“鏈”上發力,進一步激發產業發展活力。
2023年以來,江西出臺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行動計劃等政策舉措,推動新能源、電子信息、航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壯大,規劃到2026年全省電子信息全產業鏈營收達到1.2萬億元,新能源全產業鏈營收達到7000億元。
在被譽為“世界銅都”的江西鷹潭,立足打造江西省萬億元有色產業集群核心區,堅持“高大上、鏈群配”,全力做好“穩鏈、暢鏈、強鏈、延鏈”文章,提出了推動銅原材料基地向銅基新材料基地跨越的發展方向,舉全市之力打造以鷹潭為核心、輻射全國的國家級銅基新材料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南昌紅谷灘區贛江之畔,約139平方公里的“科技興贛”標桿窗口——未來科學城拔地而起。作為南昌都市圈建設的重要支點和全省數字經濟創新引領示范核心區,未來科學城的目標是打造國家數字創新試驗區、中部高端智造集聚區和未來場景應用樣板區。
目前,南昌未來科學城正積極對接多所國內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已建有國家級虛擬現實制造業創新中心、求實高等研究院、中國移動VR創新中心等行業頂級科創平臺,一批VR、電子通信、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龍頭企業紛紛落戶。
競逐未來產業,江西正謀定快動。在《江西省未來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3—2035年)》中,提出到2030年,江西將力爭未來產業規模突破2萬億元,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系統集成等領域,出現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力爭到2035年,未來產業成為江西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的主導力量,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依“才”而興
人才隊伍是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資源,江西各地立足區域發展實際,積極拓寬科技創新與社會需求的對接渠道,讓創新人才的“關鍵變量”轉化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增量”。
人才的“紅利”有多大?江西臺鑫鋼鐵有限公司負責人鄧柯令深有感觸。2023年以來,該企業通過上饒市廣豐區駐外“人才飛地”機構,與上海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校企合作,引進博士科研團隊,成功改進冶煉工藝和改造生產線,幫助企業年降低綜合成本4000多萬元。
據了解,廣豐區緊扣主導產業和人才需求,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探索“人才飛地”引才模式,切實構建起“項目在飛地孵化、成果向廣豐轉化”模式。截至目前,廣豐區已引進各類人才300余名,預計提升生產產值約40億元。
為進一步搭好引聚創新人才的“大舞臺”,南豐縣出臺了《南豐縣優秀人才“回歸計劃”實施辦法(試行)》等系列政策完善人才發展體系,深入推進人才體制機制改革,開展“人才政策每月兌”活動,創新實施高素質人才助企工程;德興市深入探索創新人才引進培養模式,圍繞打造“先進機械制造產業”“醫藥化工產業”人才聚集中心,充分發揮人才平臺載體的資源、技術、人才優勢,以更高標準推進創新驅動。
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協同,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為企業發展添“智”又添“質”。撫州市積極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推進產學研合作。設計并建成十萬級凈化自動化生產線、低溫等離子滅菌生產線、噴淋式滅菌生產線……通過與中國科學院合作,撫州臨川區田園夢食品有限公司持續優化生產線,產品遠銷北上廣等地。
安福縣聚焦打造樟鄉福地人才集聚高地,相繼引進院士團隊1個、博士以上人才80名,為全縣“1+3”主導產業改進了一批生產新工藝、新技術,培育了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金蘭柚科技小院等一批優質企業和創新平臺。弋陽中等專業學校與江西鷗迪銅業有限公司進行校企合作辦學以來,引進兩位院士擔任學校名譽校長,安排30余名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任專職教師,實施訂單式培養,學生先后在全國技能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畢業生得到多家知名企業的高度認可。
“新質生產力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江西省委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第二批主題教育啟動以來,江西省積極引領廣大黨員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內涵,各地結合地區實際和產業優勢,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積極構建未來競爭優勢。
- 5-6· 科技為筆,繪就鐵路防汛安全新畫卷
- 3-31· 科技援藏打通牦牛乳產業數字化鏈條
- 3-17· 打好“科技+政策”組合拳,激發城鄉發展新活力
- 2-14· 回顧 2024 榮耀,共繪 2025 新藍圖,諾樂電動科技全員攜手,開啟蛇年新征程
- 2-3· 江西崇仁高新區綠色轉型步伐穩
- 1-13· 江西上饒發布重點產業技術需求
- 12-23· 廣西:讓科技成果轉化走好“最先一公里”
- 12-12· 江西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態勢明顯
- 12-12· 以科技之“花”為鐵路高質量發展添彩
- 12-12· 以科技創新之光,照亮交通強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