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援藏打通牦牛乳產業數字化鏈條
本報記者 楊宇航
3月18日,浙江天順控股集團與西藏自治區那曲市色尼區簽訂2.3億元的牦牛乳產業項目合作協議,重點推進品牌塑造、技術攻關、打開銷路三大任務,旨在打通高原牦牛乳產業數字化鏈條。該項目標志著科技援藏在高原特色產業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年來,浙江科技援藏助推那曲牦牛乳產業提質增效,構建了“引智—轉化—反哺”的良性循環。當地牦牛乳產業年產值有望突破10億元。
在海拔4500米的那曲市色尼區嘎爾德生態牧場,400余頭牦牛戴上了智能項圈,可實現實時數據追蹤、健康監測、遠程管理。“過去,我們只能憑經驗每天擠兩次奶;現在,系統可根據牦牛運動量智能提示擠奶時間,使每天產奶量提升23%。”牧場負責人嘎桑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只需輕點手機,北斗定位系統就能實時傳回牲畜活動軌跡,并通過AI算法精準計算最佳擠奶時段。這個由浙江大學研發的“智慧牧牛”系統,已形成包含體溫監測、疫病預警等六大功能模塊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走進那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農牧科技產業園實驗室,記者看到乳成分分析儀正進行第1023次檢測。“乳清蛋白含量每提升0.1%,產品附加值就增加8%。”質檢員白瑪央宗向記者展示檢測圖譜。浙江科技援藏團隊帶來的ST-3菌株與冷凍干燥技術結合,提升了乳清蛋白含量,進而使每噸牦牛乳深加工產值從1.2萬元躍升至9.6萬元。
此外,浙江大學奶業科學研究所等單位聯合攻關研發了高原自適應低溫巴氏殺菌設備,攻克了零下20℃環境下的活性物質保存難題。“通過采用8級梯度溫控技術,使鮮牦牛奶中的免疫球蛋白留存率達90%,同等儲存條件下其保質期從半個月延長至21天。”技術負責人曲措介紹,設備創新利用光伏儲能系統,在保證72小時不間斷運行的同時降低能耗45%。
讓每盒酸奶都帶上“數字身份證”在色尼區電商產業園成為現實。通過該產業園開發的區塊鏈溯源平臺,消費者掃碼就可查看牧場實時畫面,且48小時冷鏈軌跡顯示精確到分鐘。這里的酸奶銷售火爆,24歲的藏族主播措姆在“云端那曲”直播間曾創造單場百萬銷售額紀錄。近年來,由杭州電商團隊構建的數字矩陣,已孵化7個當地網紅品牌,讓色尼區電商交易額大幅增長。
第十批杭州市援藏工作組的創新實踐,正在書寫產業援藏新范式。“我們構建了‘科研飛地+數字平臺+人才飛輪’的三維賦能體系。”工作組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杭那科創飛地”,那曲企業在杭州建立5個研發中心;“牦牛產業大腦”歸集產業鏈數據超20TB,形成智能決策模型;“浙商進藏”活動引入13個產業項目,帶動社會資本投入4.7億元。
- 3-17· 打好“科技+政策”組合拳,激發城鄉發展新活力
- 2-14· 回顧 2024 榮耀,共繪 2025 新藍圖,諾樂電動科技全員攜手,開啟蛇年新征程
- 12-23· 廣西:讓科技成果轉化走好“最先一公里”
- 12-12· 以科技之“花”為鐵路高質量發展添彩
- 12-12· 以科技創新之光,照亮交通強國之路
- 12-12· 以科技之光點亮鐵路前行之路
- 12-12· 科技賦能安全線,6C技術護航滬昆高鐵
- 11-21· 科技助力北方口岸通關能力升級
- 10-21· 山西科技金融專項三年撬動金融資本超百億元
- 9-30· 中國科技企業Megalo與南非CSIR簽署合作協議:推動中非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