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引科技金融活水 為創新企業“解渴”
“今年受宏觀經濟影響,公司回款進度變慢。但這3億元銀行貸款幫助我們極大地緩解了流動資金壓力。”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在南京云創大數據公司采訪時,財務總監沈詩強介紹,公司從事大數據存儲與智能處理,是典型的“輕資產、重研發”企業。但南京銀行、光大銀行、工商銀行等多家銀行提供的無抵押信用貸,不僅可以隨用隨取,而且利率比傳統行業低10%—20%。
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一直是困擾科技企業發展的“攔路虎”。近年來,南京科技部門運用“寧科貸”等金融活水,精準澆灌“科創幼苗”。今年1—10月,“寧科貸”累計為科技型企業發放貸款18681筆、金額486.11億元,貸款余額545.28億元,認定“寧科貸”資質的企業17048家次,幫助大批科技企業從“小散弱”走向“小巨人”,成為開辟新領域、塑造新優勢的生力軍。
搭建“橋梁”,紓解“錢荒”
“公司暫時性回款困難,導致許多原材料無法采購,產品難以交付,員工工資不能按時發放。”回憶起不久前遇到的困難,從事表面增材堆焊的福尼斯(南京)表面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財務經理高正園仍心有余悸。
“直到‘寧科貸’的500萬元貸款資金到賬,像一場及時雨,幫助我們邁過了這道坎。”高正園說,有了這筆資金,使已經擱置的項目得以繼續開展。在解決流動資金問題后,企業重回發展軌道,并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南京市瞪羚企業。
資金問題往往是初創科技企業在發展中的一大難題。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曾表示,“如果沒有金融的支持,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但科技企業普遍缺乏質押標的,融不到資、融不夠資,成為制約初創科技企業發展的瓶頸。
自2022年獲批成為江蘇省唯一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以來,南京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創業力度,推動科技、產業與金融深度融合。
目前,南京建設了科創金融產品庫和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公布2萬余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推出200余款科創金融產品,利用各類服務平臺推動科創金融資源高效配置。
金融活水滋養科技創新
市場瞬息萬變,產能早一天釋放,企業就能早一步搶占市場。
從事智慧停車系統研發和運營的江蘇慧澤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經過6年打拼,正到了拓展市場的關鍵階段,急需資金投入。
“去年市科技局開展‘服務企業·面對面’大走訪活動,帶銀行人員上門對接融資需求。”該公司總經理卞曉春告訴記者,南京銀行很快發放470萬元信用貸,讓企業有信心吸引更多用戶、開拓更大市場。
科技金融的賦能作用正加快凸顯:全球科研城市,南京排名第六;外籍人才眼中城市吸引力,南京位居全國第八;中國創新人才指數2023報告中,南京位居全國第六;江蘇科技企業孵化器績效評價中,南京連續四年排名全省第一……
南京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針對孵化器內科技型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科創主體的特點,先后推出 “助力貸”“鑫高企”“新研貸”等多款專業化的創新科技信貸產品,并通過風險補償和增量補貼的方式,引導合作銀行發放科技貸款。
為高質量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南京科創基金“寧科投”、科技再貸款“寧創融”、科創類債券“寧科債”、科技擔保“寧科擔”、上市培育“寧航行動”等科創金融服務品牌持續涌現。截至目前,“寧科投”子基金規模超過1300億元,“寧創融”額度達100億元,“寧科債”發行規模近120億元,“寧創擔”服務企業融資近100億元,南京市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達16家。截至10月末,該市高新技術企業貸款、科技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24.83%、28.13%。
- 5-6· 科技為筆,繪就鐵路防汛安全新畫卷
- 3-31· 科技援藏打通牦牛乳產業數字化鏈條
- 3-17· 打好“科技+政策”組合拳,激發城鄉發展新活力
- 2-14· 回顧 2024 榮耀,共繪 2025 新藍圖,諾樂電動科技全員攜手,開啟蛇年新征程
- 12-23· 廣西:讓科技成果轉化走好“最先一公里”
- 12-12· 以科技之“花”為鐵路高質量發展添彩
- 12-12· 以科技創新之光,照亮交通強國之路
- 12-12· 以科技之光點亮鐵路前行之路
- 12-12· 科技賦能安全線,6C技術護航滬昆高鐵
- 11-21· 科技助力北方口岸通關能力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