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推進“金融+海洋”工程 資金活水潤澤全產業鏈
天剛蒙蒙亮,湛江市雷州覃斗鎮流沙港碼頭已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漁民操控著吊船將捕撈好的金鯧魚整筐運上船,打包裝車運往加工廠。
漁民陳先生在流沙港從事金鯧魚養殖10多年,現有深海網箱28個。隨著養殖規模日益擴大,流動資金不足成為首要難題。
“金鯧魚的養殖周期較長,一般在半年以上。”陳先生說,買飼料要先付款后發貨,一天的飼料費就需要2萬元左右。郵儲銀行湛江市赤坎支行主動上門為他辦理了200萬元的純信用的“金鯧魚產業鏈貸”,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在金融“活水”的滋養下,越來越多的養殖戶望海而興,廣東“藍色糧倉”更加豐盈。今年以來,廣東明確提出實施“金融+海洋”工程。在政策號召下,支持海洋牧場建設成為多家廣東金融機構的業務“新藍海”,通過加大金融資源投入,“活水”源源不斷流向海洋牧場建設,潤澤海洋經濟全產業鏈。
融資輸血,“貸”動海洋牧場新經濟
日前,在惠州市惠東縣的小星山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一方海(廣東)海洋牧場有限公司(下稱“一方海”)的工作人員正在檢查養殖配套設備。不遠處,上百個彩色“圓環”整齊排列,而“圓環”下的海水里則藏著一口大網,成群的魚兒就在網箱里“安營扎寨”。
一方海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是廣東省重點項目“粵港澳流動漁民深海網箱養殖產業園”的主體投資公司,2021年3月至今,該項目現已投入超2500萬元用于網箱建設。然而,隨著海洋牧場建設的深入推進,公司面臨的資金需求越來越大。
海洋牧場前景廣闊,持續資金投入是其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如何發揮金融力量賦能海洋牧場發展?
為緩解一方海的融資壓力,惠東農商銀行以信用方式和優惠利率為其發放500萬元長期貸款。在貸款的支持下,一方海在小星山海域建成海上塑膠網箱147口,并帶動當地魚苗加工、生態旅游、特色餐飲等上下游漁戶、合作社同步壯大,有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今年5月,在廣東省農信聯社舉辦的銀企集中簽約大會上,惠東農商銀行向一方海授信2.5億元,助力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同時,惠東農商銀行還根據公司的發展規劃,為其量身打造了一整套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助力企業“輕裝快跑”。
今年以來,廣東發布了《2023年廣東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系列文件,提出實施“金融+海洋”工程,助力形成海洋牧場新增長點,開拓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各金融機構聞令而動,紛紛針對海洋牧場建設制定專屬服務方案。如農行廣東省分行出臺金融服務海洋牧場發展“十條”措施,交行廣東省分行將海洋牧場作為海洋金融重點工作方向之一,廣東農信承諾未來三年投放800億元助力廣東漁業高質量發展……
在陽江市,海洋漁業是當地支柱產業,形成了從捕撈養殖到水產品加工、冷鏈倉儲和物流上下游產業鏈。“有貨物存儲在冷庫就能貸款,今年終于可以大膽收購了。”陽江市某大型水產品加工企業負責人劉先生感嘆。
伴隨著產業鏈的完善,創新型信貸產品供給力度也在不斷加大,金融機構著力在“養殖—加工—冷鏈倉儲—銷售”全產業鏈上下功夫。因為缺乏抵押物,傳統的金融產品很難滿足該行業的融資需求。近日,農行陽江分行成功為劉先生的企業發放了首筆950萬元的“海洋牧場冷鏈貸”貸款,解決了企業的“彈藥”缺口。
農行陽江分行負責人表示,該行根據市場需求和水產品行業情況,依托龍頭冷鏈倉儲企業,由其提供有效擔保,為下游水產品養殖和加工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創新推出了“海洋牧場冷鏈貸”這一金融產品,助推當地“海上糧倉”構建走上快車道。
保險護航,織密保障“安全網”
“靠海吃海,看天吃飯”,這句俗語道出了海洋牧場的高風險性,尤其是面對大自然等不可抗力因素。一旦發生災害,海上養殖產業將面臨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現代化海洋牧場的高質量發展,背后離不開保險業織密“安全網”。
8月17日下午,中華財險珠海中心支公司收到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社會事業局發來的氣象報告,第一時間聯系參保了鶴洲新區海水網箱養殖風力指數保險的養殖戶報案,并迅速啟動快速理賠通道,將283萬元賠款支付到了受災養殖戶賬戶。
“報案后,2個小時就把錢打到了我們賬上,有效彌補了損失。”珠海市強森海產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冼先生感嘆賠付效率之高。據他介紹,該公司目前主要養殖軍曹魚、石斑魚、金槍魚等高價值海產,此前,雖然多次遭遇臺風造成損失,但長期面臨“參保無門”的困境。
近年來,廣東保險業正不斷豐富產品供給,加快構建多元化海洋牧場保險產品體系。中華財險珠海中心支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上述這款海水網箱養殖風力指數保險,由區級及以上氣象部門出具氣象報告達到約定的最大風速后即視為保險事故發生,保險公司即按照約定進行賠償,可有效幫助受災的養殖戶復工復產。
深遠海養殖,更離不開保險的護航。
7月,臺風“泰利”在湛江登陸。人保財險湛江分公司第一時間啟動海洋牧場專項綠色賠付通道,預賠付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海威一號”桁架式養殖平臺、湛江海邊姑娘公司等深海網箱累計超580萬元,幫助企業恢復正常生產。
“臺風剛過,賠款就到賬了,并且保費由財政補貼60%,我們只需要交40%。”湛江市海邊姑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梁欣穎介紹,政策性保險讓海上“牧民”有了保障,發展底氣更足了。
揭陽市惠來縣,是廣東最大的鮑魚產區。但鮑魚屬于季節性農產品,產量容易受極端天氣以及市場供需等影響出現較大波動,進而影響價格。如何消除養殖戶致富路上的“攔路虎”?廣東人保財險聯合瑞士再保險北京分公司,在全國首創“鮑魚苗養殖臺風災害+價格指數綜合保險”,價格指數部分約定了在保險期內未發生臺風災害而鮑魚苗在集中上市期間價格發生下跌時的賠償原則。目前,該項目已為惠來縣34個鮑魚養殖企業提供風險保障6.73億元。
近年來,廣東保險業還積極為海洋牧場的海上養殖設施、海洋養殖工船、貨物運輸、從業人員等,提供財產安全、水上貨物運輸、船上從業人員人身意外險等商業險種保障。各家保險公司不斷完善“保險+科技+防災”模式,為海洋牧場建設構建起“保防救賠”一體化服務體系。
機制創新,金融活水全鏈路“馳援”
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資金向涉農領域發放貸款108.4億元,其中2.6億元投向海洋牧場領域,惠及市場主體188家。
此外,政策支持下的海洋牧場金融配套措施不斷完善。信用村“整村授信”、海洋牧場“整域授信”等新機制新模式也在進行積極探索,推動信用建設成果轉化,支持小微海洋養殖主體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引導金融機構對116萬農戶和4218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授信,金額分別為3017億元和235億元;對1.1萬個信用村實施“整村授信”,金額2030億元,惠及涉農主體49萬個。
然而,各地的海洋經濟資源稟賦不同、產業特色各異,如何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助力產業發展?廣東金融機構緊盯海洋牧場全產業鏈條,不斷創新金融產品,給予全鏈路“馳援”。
在陽江市,工行陽江分行通過對閘坡鎮某漁業公司所養殖約580公頃的花蛤可形成的碳匯量進行核算評估,將養殖花蛤可實現的預期碳匯收益權質押作為增信手段,發放海洋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200萬元。
產品和服務推陳出新,讓海洋經濟發展得到多維度金融保障。
如今,針對海洋牧場的金融創新正在南粵大地百花齊放。在江門臺山,建設銀行臺山支行創新“海洋牧場貸”,為臺山某水產養殖有限責任公司投放貸款254萬元,解決了其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湛江雷州市支持“陸海接力”,農商行可以運用“海洋牧場貸”系列的“漁家福”“養殖寶”等產品,使用漁民的油價補助款賬戶、養殖戶的灘涂使用證、漁民的倉儲倉庫等作為擔保,通過靈活組合各種擔保方式,有效解決缺乏抵押物的問題。
在陽江海陵島,當地農商銀行深入參與“閘坡中心漁港水產品交易物流中心”建設,不但為承建商、運營商提供建設期信貸資金支持,還大力支持冷鏈物流等臨港企業升級改造,幫助該漁港建成配套齊全的漁業經濟綜合體,一改傳統漁港“小散亂”的面貌,輻射帶動當地水產品交易、制冰及冷鏈物流運營、餐飲旅游配套等涉漁經濟全面提升。
漁船歸港、漁民歡笑,在廣東,金融創新“千帆競發”,擎動海洋牧場發展乘風破浪。通過提供融資、風險管理和技術支持等服務,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源正在加入海洋牧場建設,讓金融服務在藍色海洋碰撞出“新火花”。
記者觀察
推動金融要素加速向海洋牧場聚集
當前,廣東大力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促進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源加入支持海洋牧場的全鏈條建設中。
然而,海洋牧場相關產業并非傳統金融機構青睞的行業。
從銀行角度來看,海洋牧場企業大多缺乏抵押物,部分農戶及小微企業規模小、應對市場風險能力較弱,一直是信貸痛點所在。
從保險保障來看,海洋牧場生產環境復雜,與風浪潮涌為伍、與暴風高溫相隨,船舶碰撞、疫病污染等影響經營穩定性,面臨較大風險。
因此,保險“不敢保”、銀行“不敢貸”等問題仍然存在。未來,需要進一步挖掘金融潛力,推動金融要素向現代化海洋牧場加速聚集。
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離不開現代化的海洋金融服務體系提供有力支撐。針對海洋牧場存在的投入大、風險大的特點,單靠一家企業無法解決結構性問題,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海洋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海洋牧場基礎設施建設、海洋產業發展、海洋科技創新等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海洋強省建設。
此外,緊抓海洋牧場的產業機遇,金融機構也應更加主動發力擁抱“新藍海”,用足用好國家優惠政策,創新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如特色信貸產品、地方特色險種、藍色債券等,拓寬服務領域,全方位支持涉海企業發展,打通金融惠企、惠民“最后一公里”,為海洋牧場崛起注入澎湃的金融動能。
南方日報記者 周美霖 張艷 李赫
- 12-2· 廣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施工圖”變為“實景畫”
- 12-2· 推進省管鐵路建設促區域協調發展
- 11-21· 廣東郁南黃皮何以成為水果“新晉頂流”
- 11-14· 縱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動力澎湃
- 10-21· 廣東圍繞全過程創新鏈發力
- 10-14· 廣東“燈塔”火種跨地域遠播
- 10-14· 廣東用電量繼續領跑全國
- 10-10· 廣東云浮:“年輕后生”打造產業創新熱土
- 10-10· 安徽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觀察:少占耕地 高效用地
- 10-10·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訪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