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行公益“小慢車” 厚植為民“大情懷”
在高鐵時代,中國名片“復興號”馳騁在祖國的大地上,“綠皮火車”似乎已經成為上個世紀遙遠的記憶。相比于高鐵動車,綠皮普速列車被人們稱為“小慢車”。在我國的偏遠山區還保留著81對公益“小慢車”,它們票價低廉、逢站必停。
公益“小慢車”是不計成本的良心車。從普雄開往攀枝花南的5633/5634次就是公益“小慢車”之一,它全程運行376公里,歷時9個多小時,穿行于大涼山地區,途經27個站點,旅客大多是彝族老鄉和沿線職工。40多年來,盡管我國經濟已取得突飛猛進的增長,但是它的票價卻從未漲過:最高票價26.5元,最低票價2元。鐵路部門不計成本、不論盈虧開行的“小慢車”,切切實實為民眾減輕了出行負擔。在“盈利”與“公益”之間,鐵路部門以實際行動抒寫了民生擔當,增強了山區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公益“小慢車”是通往城市的連心橋。鐵路部門想村民之想,精心打造的旅行環境,堅持開行的“小慢車”,成為了大山聯通城市的紐帶。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因交通不便,沿途學生上學、村民售賣農作物、青年外出打工都依賴這趟“小慢車”。這趟“小慢車”已成為人們心中的“大校車”、“公交車”、“致富車”,給大涼山帶來了希望,承載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小慢車”極大促進了鄉村之間的產業發展,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注入了動力。
公益“小慢車”是共同富裕的踐行者。全路81對公益性“小慢車”自2017年實現常態化開行以來,已覆蓋全國21個省區市,經停530座車站,途經35個少數民族地區和104個原國家級貧困縣市。從華北平原到西北邊陲,從大別山區到秦巴腹地,從土家苗寨到雪域高原,公益“小慢車”翻山越嶺、風雨無阻,為村民生產的農副產品提供銷路,切實增加村民收入;為市民找到充滿詩意的世外桃源,使綠水青山真正變為金山銀山;使山區老百姓在脫貧致攻堅戰中未曾掉隊,在共同富裕路上闊步前行。
不忘來時路,走好新征程。高鐵見證了中國經濟發展騰飛的速度,而“小慢車”則傳遞了“一個都不能少”的時代溫情。“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是公益性“小慢車”堅持開下去的動力,鐵路部門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把更多的發展紅利惠及于民。(高兆廣)
- 3-24· 公益慢火車 服務滿歸途
- 11-4· 開行特色列車 助力鄉村振興
- 4-18· 沈鐵開行今年首趟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境旅游專列
- 3-28· 開行務工專列,奏響經濟發展“協奏曲”
- 3-4· 公益慢火車為億萬人民幸福生活提速
- 2-29· 組織開行務工專列助河南老鄉南下北上
- 10-7· 示范性公益性油茶產業重點項目可獲資金支持
- 7-27· 動態開行臨客滿足旅客出行需求
- 6-12· 開行專列助“旅游熱”持續升溫
- 5-25· 開行鮮奶專列豐富百姓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