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發展為國民經濟提速
今年前11個月,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超過6400億元,全國鐵路投產新線1644公里,其中高速鐵路610公里,高鐵里程穩居世界第一……近日,《新聞聯播》點贊“十四五”開局之年鐵路成績單。一系列增長的里程數構織起越來越密的鐵路網絡,一列列疾馳穿越的復興號拉近城市間的時空距離,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后,凸顯了鐵路發展在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提升沿線城市經濟效益中的砥柱作用,也見證了中國鐵路為服務民生幸福和國民經濟的初心而不懈奮斗。
路網密織,打通城市“交際圈”。京哈高鐵全線貫通,緊密串聯起東北地區與京津冀兩大經濟板塊;“八縱八橫”最長橫向通道的連云港至烏魯木齊全線開通,助推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發展建設;綿瀘高鐵結束瀘州、自貢不通高鐵的歷史;贛深高鐵讓老區發展走上“快車道”……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疏通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共享成果的“大動脈”,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引擎,成為了沿線城市加快經濟建設的有力抓手。
提速提質,創新驅動“經濟圈”。近年來,我國鐵路堅持科技自立、自主創新,整體技術水平總體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京張鐵路實現5G全覆蓋,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正式下線,高原、高寒、重載鐵路技術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智能高鐵技術全面實現自主化,鐵路e卡通服務覆蓋國內50條線路……隨著鐵路高效提質、科技創新,高鐵逐漸趨于公交化,1小時或半小時生活圈,不僅僅縮短時空距離,也極大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一體化發展,為助力經濟建設、社會進步、人民幸福提供有力支撐。
聯接世界,暢通國際“循環圈”。今年1月至11月,中歐班列不斷增大開行范圍,累計開行13817列,運送貨物133.2萬標準箱,同比分別增長23%、30%。中歐班列開行數量不斷增長,保障了進出口貨物貿易通道的暢通,助力沿線國家經濟共同發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放大開放發展格局,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鐵路架起“友誼橋梁”,搭建互聯互通、互利共贏走廊,加速區域經濟合作交流,維護國際供應鏈產業鏈穩定,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注入不竭發展動力。
經濟要發展,交通須先行。面對國內國際新形勢、新變化、新挑戰,建設交通強國的宏偉藍圖,既是時代發展需求,也是歷史必然走向。鐵路作為交通強國的“先行官”,必將追求卓越、勇當先行,在發展中不斷完善,不斷提質,不斷超越,加快創新變革步伐,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為“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在邁向新征程的道路上書寫不負人民和不負時代的輝煌篇章。
作者:張續亮
- 5-6· 鐵路“五一”假期運輸旅客發送量累計超1億人次
- 5-6· 長三角鐵路客流繼續保持高位運行 5月3日預計發送旅客390萬人次
- 5-6· “書香鐵路”現象觀察:當交通樞紐變身全民閱讀新場景
- 5-6· 中國鐵路北京局五一假期運輸首日發送旅客125.9萬人次
- 5-6· 鐵路五一假期運輸預計發送旅客1.44億人次
- 5-6· 鐵路五一假期運輸啟動 預計發送旅客1.44億人次
- 4-28· 鐵路安全“護苗”顯擔當
- 4-28· 下好鐵路貨運“一盤棋”,助力經濟“加速跑”
- 4-21· 鐵路12306開始發售5月1日車票
- 4-21· 鐵路五一假期運輸火車票開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