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配送模式,讓蔬菜告別賣難
打個電話,或上微信,或輕點鼠標,新鮮蔬菜、水果等立馬送貨上門。如今,這種新的蔬菜配送模式在天門悄然興起。
眼下,天門田園來兮蔬菜配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玉云正做著這樣的事,公司日銷售額近萬元。
張玉云在天門一家銀行工作十多年。2013年,她在與一些蔬菜種植合作社打交道過程中,發現很多地方的農產品豐收了卻賣不出去,這讓她心里不是滋味:“怎么讓優質的蔬菜走出農田呢?”
經考察,張玉云發現農產品賣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信息不對稱,她想用“互聯網+快遞+農副產品”經營模式解決這一問題。
2014年,張玉云辭去銀行的工作,與朋友共同出資成立蔬菜配送公司,希望能將來自農家田園的農副產品,直接送上城市居民的餐桌。
公司成立后,很快與楊林綠色食品蔬菜專業合作社、聚源盛紅薯專業合作社、三新花椰菜等市內多家合作社建立合作關系,在石河老龍堤建設了3000平方米的倉儲基地,同時開通了微信掌上商城、淘寶網店等線上推介交易平臺。
因為減少流通環節,“互聯網+蔬菜”的配送模式在競爭中贏得了價格優勢,他們采取“農戶成批出售價或商品批發價+快遞費+商品損耗費=居民購貨價”的定價模式,堅持低價營運,力求比傳統的市場消費和超市消費更便捷、更實惠。
經過近兩年的發展,田園來兮公司在城區建立了兩家蔬菜直營店,銷售網絡遍及全市大多數機關、工廠、學校、酒店等,每天通過電商平臺配送出售的蔬菜銷售額近萬元。
去年,天門市商務局在城區開展“綠色蔬菜直通車”服務,采取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產銷對接、平價銷售的方式,鼓勵企業運用平價蔬菜直通車的形式進入社區銷售蔬菜。田園來兮成為首批入選該計劃的企業。
現在,每天凌晨,印有“田園來兮”字樣的廂式蔬菜車、送貨面包車和快遞三輪車已經開始在城區穿梭往來,它們深入企事業單位食堂、餐館飯店、城區居民戶,將新鮮果蔬、優質糧油直接配送到消費者手中。
- 11-14· “散改集”模式助力糧食運輸
- 11-14· “快通模式”為中歐班列提速換擋
- 5-5· “互聯網+”打開就業新空間 讓靈活就業者更有干勁
- 5-5· “互聯網+”打開就業新空間 讓靈活就業者更有干勁
- 3-24· 蔬菜之鄉山東壽光著力做好“穩菜”文章
- 3-3· 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備案系統上線,已有部分算法提供者備案
- 2-10· 國際互聯網安全日,谷歌分享 5 條網絡安全小技巧
- 1-6· 《互聯網貨運平臺安全運營規范》發布
- 11-12· 華為雙模式 VR 和 AR 耳機專利獲授權
- 9-23· “互聯互通”打響第一槍,微信率先響應開放外鏈跳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