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用好重大歷史機遇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從開局起步轉向全面鋪開、縱深推進階段。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既是新時代珠海發展的重大機遇,更是使命和擔當。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優勢明顯
從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大格局來看,珠海有條件有能力在粵港澳大灣區發揮重要作用。
一是具有區位優勢。珠海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地帶,港珠澳大橋通車后,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了閉合快速路網,珠海成為唯一與港澳陸橋相連的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戰略通道門戶地位更加凸顯。
二是具有交通優勢。珠海擁有深水良港高欄港、大型航空樞紐珠海機場,廣珠鐵路、廣珠城軌及高速公路等陸路交通網絡密集,初步形成了聯系珠三角、對接港澳、通達國內外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三是具有政策優勢。近年來,國家先后批準珠海設立橫琴新區、橫琴自貿片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特區、新區、自貿區、自創區等多重政策在珠海疊加。
四是具有生態優勢。珠海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整座城市山水相間,陸島相望,宜居宜業宜游,是一個令人向往、有利于人才集聚的城市。
勇立潮頭,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2018年,珠海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自覺把珠海放在全國、全省發展的大格局中,放在中央和省賦予的戰略定位上,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定不移踐行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毗鄰港澳優勢,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圍繞粵港澳深度合作新支點建設,加快建設新珠海、新經濟、新生活,致力將珠海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新引擎和獨具特色令人向往的大灣區魅力之城,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典范城市,努力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體現特區擔當、貢獻珠海力量。
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獲得新提升
對標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推動發展能級量級提升,出臺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促進工業投資增長、促進外貿穩增長等政策措施,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質效提升態勢。據統計,2018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連續8個季度增速位于8%以上的合理區間。實體經濟發展穩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083.74億元,增長14.1%。民營經濟發展勢頭較好,新設立民營企業3.2萬戶、增長36.3%,民營經濟固定資產投資額864.07億元、增長27.3%。
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邁出新步伐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扎實推進。
“破立降”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全面完成省下達的淘汰落后產能任務;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累計為企業減負262億元;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完成投資391億元;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企業開辦時間、社會投資項目政府審批時限大幅縮短。348項辦理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1302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城通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搭建“智慧信用云平臺”,信用綜合指數位列全國262個地級市第9位。
三大攻堅戰初戰告捷。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16個共性問題整改,PM2.5年均濃度為每立方米27微克,空氣質量居于全國前列。水環境質量基本保持穩定,12條黑臭水體基本實現年度治理目標,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重大風險防控有力。政府債務保持在合理水平。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完成P2P、資產管理等領域的清理整頓。綜合施策開展房地產調控,房價保持基本穩定。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新突破
深入開展“十百千”企業騰飛行動。搭建企業專業服務資源池,實體經濟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全市百億級龍頭企業達10家,其中工業企業6家;十億級骨干企業80家,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1746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900家。設立首期目標規模100億元的“粵澳前沿產業投資基金”。
新動能成為經濟增長主要力量。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值分別達54.8%、29.3%。軍民融合發展邁出堅實步伐,AG600飛機水上首飛成功,獲批設立無人機驗證飛行空域。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8%。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64件。
一批開放協同的創新平臺載體不斷集聚。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中以加速器以及以色列、中國香港離岸創新中心加快建設,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珠海)正式落戶,珠海萬山無人船海上測試場啟動建設。新增2家國家級、17家省級技術中心,56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2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引進各類人才2.7萬名,增長50%,5人入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取得新進展
橫琴自貿區改革創新亮點頻現。推出66項改革創新舉措,在全國首創稅務誠信報告免責體系,首個互聯網金融仲裁平臺投入運行,率先實施自貿區供用電規則,遠程可視自助辦稅平臺案例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區域合作取得豐富成果。珠澳合作會議和第八屆珠澳合作發展論壇順利召開;洶暮献鳟a業園21個項目開工建設。粵澳合作中醫藥產業園孵化區科研總部大樓投入使用。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新引進港澳項目47個,累積孵化港澳項目181個。實施橫琴“港人港稅、澳人澳稅”,新注冊港澳企業735家、總數達2744家。
對外開放水平質量不斷提升。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3246.28億元。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快速增長。獲國務院批準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新增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2家。全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3973家,增長153.9%。實際吸收外資156.3億元,規模居全省第三。國際友好(交流)城市總數達32個,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對外合作開放新平臺涌現。成功舉辦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第四屆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中德人工智能大會、中拉企業家高峰會、“海絲”論壇、中國國際馬戲節、WTA超級精英賽、帆板錦標賽等城市活動。
以基礎設施為代表的重點項目建設收獲新成果
重點項目建設快馬揚鞭,投資有效性和精準性不斷提高。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58.57億元,同比增長20.7%,增速位于全省前列。重點項目建設趕超進度。全市重點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985.84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26.5%,超過時間進度26.5個百分點。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迎來歷史性飛躍。香海大橋、洪鶴大橋、鶴港高速和南北通道金琴快線、興業快線(北段)全面鋪開建設,金海公路大橋跨海共建段、香海大橋支線工程動工建設。珠海主城區至珠海機場城軌一期(拱北至橫琴段)全線貫通,二期工程(橫琴至機場段)開工建設。高鐵通達城市達52個,乘坐高鐵和城際軌道出行人數達2315萬人次、增長29%。空港海港建設加快推進。珠海機場升級改造取得階段性進展,航站樓保障能力實現翻番,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大關。高欄集裝箱碼頭二期工程1-3#泊位竣工驗收,黃茅海5萬噸航道一期工程開工,珠海港貨物吞吐量達1.38億噸。洪灣中心漁港開港。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省委書記李希調研珠海時,要求珠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抓住用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深入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典范。為此,記者采訪了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同志。
該負責人表示,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接下來,將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澳門-珠海的極點定位,充分發揮毗鄰港澳優勢,在交通互聯互通、科技創新合作、重大平臺建設、城市品質提升等方面持續發力,為推進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體現特區擔當、貢獻珠海力量。
內暢外聯——
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打造以港珠澳大橋為龍頭的粵港澳大灣區交通樞紐,統籌推進海港、空港、口岸和高鐵樞紐建設。謀劃建設廣江珠澳高鐵和伶仃洋公鐵通道,更好承接港深、廣佛極點的輻射。加快推進青茂口岸、橫琴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全球視野——
打造科技創新新高地
積極推動珠港澳在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主動對接歐美、以色列等地區創新資源,加快構建“離岸創新、全球孵化、珠海整合”的創新鏈條。
搶抓機遇——
高水平建設重大合作平臺
深度聚焦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加快粵澳合作產業園、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加大對港澳創業項目扶持力度,做強做大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等平臺。支持澳門發展特色金融產業。深化與澳門會展業合作,發揮產業協同效應,打造區域會展集群。在口岸通關、雙向投資、多元合作、便利居民生活等方面積極推動政策創新,在構建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上力爭新的突破。
亮麗名片——
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高標準建設十字門、九洲兩個商務區,打造高端要素集聚且具有區域核心競爭力的現代化中央商務區。進一步擦亮中國航展、橫琴長隆等城市品牌,打造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國際休閑旅游目的地。推進主城區更新改造和新區新城建設,努力打造生態環境優美、基礎設施現代化、營商環境一流、公共服務優良的美麗灣區樣板城市。
- 4-28· 精心打造銀發專列,繪就溫馨老年旅行畫卷
- 1-13· 天津打造8個市級“夜津城”地標性集聚區
- 1-2· 杭州打造臨空產業創新發展新高地
- 12-2· 武漢:打造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
- 11-14· 共享新機遇 激活銀發經濟新藍海
- 11-11· 一系列重大成果標注江蘇科技事業發展新高度
- 11-7· 粵港澳大灣區研究機構攜手 打造中藥質量檢測認證高地
- 10-24· 打造軟件產業集聚區 天津軟件園正式開園
- 9-16· 河南打造國企招才引智生態圈
- 9-16· 打造數據流通“高速路” 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電力算力協同行動計劃》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