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進村要跨三道關:物流關、人才關、質量關
電商進村深刻改變了農村地區產業結構和供給結構,逐步釋放農村經濟蘊藏的巨大潛力,對于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具有重要意義。
據大河財立方消息,2月19日,省商務廳、財政廳、扶貧開發辦公室發布通知,確定舞陽等13個縣(市)為2018年省級第四批電子商務進村綜合示范縣。我省分三批確定了42個電商進村省級示范縣,全省共有40個縣(市)先后入圍國家級示范縣。至此,河南電商進農村省級以上綜合示范縣的數量已達到95個。
電商進村深刻改變了農村地區產業結構和供給結構,逐步釋放農村經濟蘊藏的巨大潛力,對于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7—2018)》顯示,2017年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實現網絡零售額120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1%。各類“淘寶村”“電商村”,帶動就業人數超2800萬,充分顯示出貧困落后地區借助互聯網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巨大潛力。《河南省電商扶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指出,三年內,我省將實現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工程對所有貧困縣全覆蓋,這必將促使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當然,作為新生事物,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村電商也將進入優化升級的新階段,當前來看,電商進村仍需再接再厲,打通“三道關”。
一是“物流關”。農村快遞企業主要集中于縣域城區,鄉鎮農村地區相對較少,農村收派件成本高、利潤低,也導致一些快遞企業不愿意經營鄉鎮業務。對此,一方面應加大財政投入,對快遞公司開展農村地區快遞業務按業務數量進行一定的財政補貼;另一方面,要創新方法整合資源,如封丘縣為破解農村物流“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問題,依托云書網“新華快的”,設立分揀生產線和云書網配送班車,同時整合縣域韻達、天天等45家物流企業入駐,有效解決了物流配送成本高,縣級物流代理“散、低、亂”現象。
二是“人才關”。“農民不懂電商”正在成為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一大瓶頸。發展電商所需要的營銷、運營、設計等技術人才,在農村都存在很大的缺口。通過免費培訓,幫扶農民尤其是貧困戶通過電商產業鏈就業創業增收,對鄉鎮村干部和第一書記輪訓,為貧困村培育電商帶頭人,是補齊農村電商人才短板的有效抓手。同時,應建立健全農村電商人才的引進機制,引導具有實踐經驗的電商從業者返鄉創業,鼓勵電子商務職業經理人到農村發展,從體制機制上為農村電商人才創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條件和氛圍。
三是“質量關”。電子商務進農村不能只解決工業品下鄉,更要做大農產品上行。現實中,農戶往往缺乏品牌培育意識,生產的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低,產品“大路貨”多,有市場影響力的品牌少,如果沒有一套嚴格的質量標準體系,經營中就很難規避因大面積退換貨帶來的巨大風險。讓農村電商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解決質量標準、品牌知名度等深層次問題,實現農業生產的組織化、規模化,盡快由低水平的同質化價格競爭,向更高水平的品牌競爭轉變,實現以質取勝。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砥礪奮進打通“三道關”,農村電商就一定能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 6-9· 商務部:中方愿同南亞國家一道 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
- 6-9·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負責人解讀《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
- 9-19· 鐵路電子化補票優化出行體驗
- 8-25· 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注入強勁動力
- 7-7· 對電子客票創新與進步不妨多些期待
- 6-16· 電子支付日趨普及有助推動香港數字經濟發展
- 6-13· 加速人才團隊成長 這個園區有全鏈條支持舉措
- 5-19· 人才回流助力貴州鄉村振興開新局
- 5-2· 我國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正形成
- 4-21· 人才工程助力鄉村振興 綠色產業帶動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