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子客票創新與進步不妨多些期待
隨著普速鐵路電子客票系統一次性整體切換成功,標志著普速鐵路電子客票順利實施,覆蓋京廣、京滬、京九、隴海等普速鐵路路網干線和運輸繁忙線路,共涉及1300多個車站。此次推廣實施后,全國鐵路共有2400多個車站實行電子客票,將覆蓋95%以上的鐵路出行人群。
電子客票作為“無紙化”車票,是指旅客的購買記錄保留的訂座系統內,旅客不用領取紙制客票。它的功能與紙票一樣,只是用身份證和手機掃碼代替了原本的有形票證。從第一代紙質車票到第二代磁介質車票再到第三代無紙化電子客票,火車票的更新換代,見證著鐵路的快速發展。
電子客票滿足旅客快速化、便捷化的出行需求。不同于傳統車票集鐵路旅客承運合同憑證、乘車憑證、報銷憑證等功能于一體,電子客票將原紙質車票承載的這三個憑證功能分離,實現運輸合同憑證電子化、乘車憑證無紙化、報銷憑證按需提供。出行方面,進出站檢票憑證,由過去的“身份證件+車票”,簡化為持有效身份證件實現“一證通行”,實名制核驗、檢票、驗票更加便捷,閘機檢票速度提高3倍左右,檢票平均速度由3.8秒/人縮短至1.3秒/人,極大提升了進出站效率,節約了旅客出行的時間成本,而且能夠有效防范丟失車票、購買假票等風險。
電子客票科技改變生活方式,電子客票的優勢顯而易見。疫情防控期間,電子客票自助退改簽、無接觸進出站、網上辦理返崗務工團體票等優勢得到充分體現。火車票從“有”到“無”一字之差,順應了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不過,“電子客票”全面上線,并不意味著和紙質車票“說再見”,需要報銷的乘客仍可選擇購買紙質車票出行。
作為未來美好出行的大趨勢,一張紙質車票的制作雖不用花費多少資源,但全國各地每天需打印的紙質車票數量數不勝數。同時也為社會節約了相應資源。如果按照平均每人一年購票5次的情況來算,全國每年會有70億張火車票出售,而每張票大約0.005千克,一年下來僅用紙就要35000噸,還不算打印票據的碳粉、染料等。可見電子客票的全覆蓋將為社會大大節約物力資源,益處頗多。
對于鐵路行業來說,也不僅僅實現乘客體驗方面的價值,對于客運服務行業的服務效率來說,也可提效降本。全面深化電子客票應用,推廣全流程自主化服務,符合行業發展標準,提升旅客服務質量和出行效率,特別是能夠加快假節日客流高峰期中轉效率。在經營成本方面,降低紙質票據成本,此外,通過客票無紙化手段,加強乘客出行體驗,也極大提升服務口碑。
當然,電子客票利用既有的技術和業務儲備在鐵路全面推廣應用,也是提升鐵路智能化水平的重要途徑,將有力促進鐵路服務質量全面提升,為民眾的美好出行提速提質,電子客票服務應該細致入微、綜合便民,讓所有受眾都能感受到便利。不必諱言,“電子客票”試點擴容的節奏力度、細節安排及老年群體的適應滯后,是需要審慎評估的。面對這一群體,鐵路部門一方面要加強宣傳提醒,在車站安排專人引導,提供購票指南。另一方面,必須在購票方式上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源頭解決問題,推動服務改革再加速。
無形的車票,有形的服務。無紙化時代的到來,不僅改寫了人們的出行速度,提升了出行體驗,也映照出鐵路的長足進步。從紙質車票的更迭到消失,是順應時代的進步與市場的需求,但更是鐵路部門“人民鐵路為人民”初心的一種映射,從某種角度來看,電子客票的廣泛應用,體現的是科技服務民生的情懷,正中的是民意“靶心”。(苗小青)
- 11-11· 電子信息制造北方基地 逐浪數字藍海
- 11-4· 鐵路電子發票一舉多得
- 8-15· 石家莊:電子信息產業新高地崛起
- 7-8· 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張
- 5-13· 湖北光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今年有望突破萬億元大關
- 3-23· 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 天津首獲A級評定
- 1-31· 商務部電子商務司負責人介紹2022年網絡零售市場發展情況
- 12-8· 鐵路客票實名制新規明年施行
- 12-8· 鐵路客票實名制新規明年施行
- 11-21· 《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