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底,青海省轄6自治區,1市、22縣、7自治區。
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一覽
省轄單位
西寧市
湟中縣(魯沙爾) 樂都縣(碾伯鎮) 大通縣(城關鎮) 民和縣(上川口鎮)
湟源縣(城關鎮) 互助土族自治區(威遠鎮) 化隆回族自治區(巴燕鎮)
循化撒拉族自治區(積石鎮) 河南蒙族自治區(有干灘)
海北藏族自治區 駐亹源回族自治區 3縣、1自治區
海晏縣(三角城) 祁連縣(八寶) 岡察縣(沙柳河) 亹源回族自治區(浩亹鎮)
黃南藏族自治區 駐同仁縣 3縣
同仁縣(隆務鎮) 澤庫縣(鎖乃亥) 尖扎縣(馬克唐)
海南藏族自治區 駐共和縣 5縣
共和縣(恰卜恰) 興海縣(大河壩) 貴德縣(河陰鎮) 同德縣(尕巴松多) 貴南縣(魯倉)
果洛藏族自治區 駐吉邁灘
玉樹藏族自治區 駐玉樹縣 6縣
玉樹縣(結吉鎮) 稱多縣(周筠) 囊謙縣(香達) 直多縣(加吉博洛格)
扎朵縣(薩呼騰) 曲麻萊縣(色吾溝)
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區 駐察汗烏蘇 2自治區
都蘭自治區(香日德) 天峻藏族自治區(熱那亥)
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情況
◎撤銷尖扎藏族自治區,設立尖扎縣。駐馬克堂(1953年5月內務部【38號函】批準)
◎建立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區(專區級),駐察汗烏蘇,轄都蘭蒙族自治區、天峻區和阿爾頓曲克區(區級)。(1953年8月8日政務院批準)(1954年1月成立)
★1952年2月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省政協聯席擴大會議通過,1953年9月30日政務院【政政鄧字第145號】批準:
1.建立海南藏族自治區(專區級),駐共和縣恰卜恰,轄同德、興海、共和、貴德、貴南5縣;(1953年12月成立)
2.建立黃南藏族自治區(專區圾),駐隆務,轄同仁、尖扎、澤庫3縣;(1953年12月成立)
3.建立海北藏族自治區(專區級),駐浩亹鎮,轄祁連、海晏、剛察三縣和亹源回族自冶區,(1953年12月成立)
4.以果洛地區建立果洛藏族自治區(專區圾),駐吉邁灘,擬轄4縣,正在籌建。(1954年1月成立)
5.設立扎朵縣,以玉樹縣、囊謙縣的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駐薩呼騰,由玉樹藏族自治區領導;(1953年7月成立)
6.設立貴南縣,以貴德縣的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駐魯倉,由省直轄。(1953年7月成立)
7.設立曲麻萊縣以曲麻萊區為其行政區域,駐色吾溝,由玉樹藏族自治區管轄;(1953年10月成立)
8.設立優秀縣,以玉樹縣、稱多縣的各一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駐加吉博洛格,由玉樹藏族自治區領導。(1953年10月成立)
9.設立則庫縣,以同仁縣的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駐鎖乃亥。(1953年11月成立)
10.剛察行政區改建為剛察縣,駐沙柳河,由省直轄。(1953年11月成立)
11.設立剛察縣,以海晏縣的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駐浩亹鎮。(1953年12月成立)
12.亹源縣改建為亹源藏族自治區(縣級) 。(1953年12月成立)
13.撤銷都蘭自治區,設立都蘭藏族自治區(縣級,駐香日德)。(1954年1月成立)
14.撤銷祁連自治區,設立祁連縣。
15.撤銷同仁藏族自治區,設立同仁縣。
16.撤銷共和藏族自治區,設立共和縣。
17.撤銷興海藏族自治區,設立興海縣。
18.撤銷同德藏族自治區,設立同德縣。
19.設立河南蒙古族自治區,以河南四旗地區為其行政區域,駐有干灘,由省直轄。(1954年10月成立)
20.撤銷互助縣,設立互助土族自治區(縣級) ,駐威遠鎮。(1954年2月成立)
21.撤銷化隆縣,設立化隆回族自治區(縣級) ,駐巴燕鎮。(1954年3月成立)
22.撤銷循化縣,設立循化撒拉族自治區(縣級) ,駐積石鎮。(1954年3月成立)
23.設立天峻藏族自治區(縣級),由都蘭自治區析置,駐熱那亥。(1954年7月成立)
◎優秀縣更名為直多縣。(內務部1953年12月30日批準)
◎同德縣駐地由拉加寺遷至尕巴松都。(1953年5月)
◎共和縣駐地由曲溝遷至恰卜恰。
◎尖扎縣駐地由康楊家遷至馬克唐。
◎則庫縣更名為澤庫縣。
◎共和縣駐地由曲溝迂至恰卜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