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底,青海省轄1自治區,1市、13縣、1區、8自治區、1行政區。
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一覽
省轄單位
西寧市
湟中縣(魯沙爾) 樂都縣(碾伯鎮) 大通縣(城關鎮) 民和縣(上川口鎮) 湟源縣(城關鎮)
互助縣(威遠鎮) 化隆縣(巴燕鎮) 循化縣(積石鎮) 貴德縣(河陰鎮) 亹源縣(浩亹鎮)
共和藏族自治區(曲溝) 興海藏族自治區(大河壩) 同仁藏族自治區(隆務鎮)
同德藏族自治區(茫拉溝) 都蘭自治區(香日德) 祁連自治區(八寶)
海晏藏族自治區(三角城) 尖扎藏族自治區(康楊家)
曲麻萊區(色吾溝)
剛察行政區(沙柳河)
玉樹藏族自治區 駐玉樹縣 3縣
玉樹縣(結吉鎮) 稱多縣(周筠) 囊謙縣(香達)
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情況
◎1952年6月12日甘肅省臨夏縣大河家保安自治鄉與青海省循化縣清水區孟達鄉調整縣界與山林問題協議:兩省界只有一積石關,關外為甘肅,關內為青海。黑大山與石榴山之間不明確地區,雙方同意調整為,北起積石關門,西繞石榴山根,向東南直線延伸至白楊嶺,再向南延伸經大鍋咀、小鍋咀,止黑大山根,沿嶺為界,東南歸甘肅省,西北為青海省。(1952年9月9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報西北軍政委員會備案)
◎設立尖扎藏族自治區(縣級),以貴德縣的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駐馬克唐) (1952年7月3日西北軍政委員會【會民政字第242號】批準)
◎1952年8月,西北軍政委員會果洛工作團進駐果洛地區開展工作。
◎1952年9月22日甘肅省永登縣連城區天祝自治區八鄉與青海省樂都縣七區毗連的部分林權的協議:(1953年9月22日西北軍政委員會民政局備案)
1.永登縣八區與樂都縣七區的水峽以上森林(斜拉文河上段即寺龍溝上段),由雙方共同保護,封山育林20年,其界線東至油灘子(南指直溝腦奇峰山分水嶺,北指向斜拉文河水),西至集里圖峨博,南至赤嶺嶺頭,北至斜拉文河水為界。
2.天祝自治區八鄉與樂都縣七區群眾爭議的鶯歌咀、大小浪海灣、藥水灣的森林,劃歸天祝自治區八鄉保護撫育,其界線東至上蛇灣,西至藥水灣溝心小路,南至山梁,北至寺龍河為界。
◎恢復玉樹縣的建制,由玉樹藏族自治區管轄。(1952年11月)
◎曲麻萊設治局改為曲麻萊區(1952年11月)
★1952年12月2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府民一字第933號】報告:
1.在原果洛部落設立果洛直屬區。
2.興海、同仁兩縣分別改設為興海藏族自治區、同仁藏族自治區。(1952年3月實施)
3.共和縣改設為共和藏族自治區。(1952年6月實施)
4.都蘭縣、祁連行政委員會分別改設為都蘭自治區、祁連自治區。(1952年9月實施)
5.海晏縣改設為海晏藏族自治區。(1952年11月2日實施)